美文网首页
无限可能

无限可能

作者: 简心投资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21:19 被阅读0次

《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的时代。我们都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取得更高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觉得自己学习效率很低,别人能够很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练习;年纪轻轻,记忆力却很差,经常是前面学,后面忘,最终花了很多功夫,却没有什么收获;想要安安静静好做一件事,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总是羡慕朋友圈里那些一年可以看完100本书的人,可是当自己捧起书的时候,却发现打败自己的不是这100本书,而是自己的阅读速度。

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拥有一颗神奇的药丸,就像电影《永无止境》中男主角——埃迪那样,吃下去之后,能够让我们迅速地聪明起来,拥有超强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能力,等等。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无限可能》,就是这样的一颗“神奇药丸”。

本书的作者吉姆·奎克是一位著名大脑教练,而且在脑力优化、记忆力提升、快速学习等方面可以被称为是世界级的专家。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脑力专家,却因为童年时期大脑的一次意外受伤,曾经一度在学习方面困难重重。

但吉姆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自创了一套可以明显提高脑力水平的方法,并且凭借着这套方法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脑力开发教练。

此后,吉姆将这脑力开发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和训练当中,影响了很多备受学习煎熬,或者追求个人提升却苦于没有门路的学子和社会从业人员,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其中,不乏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漫威之父斯坦·李等社会精英人士。

而且,由于吉姆的脑力开发效果显著,他还被联合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世界著名机构聘请为大脑教练,从事脑力开发的教学、培训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吉姆·奎克的这套神奇的脑力开发方法。

吉姆认为,影响我们创造人生无限可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思维模式、内在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方式。

其中,思维模式是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以怎样的心理态度或倾向,对不同情况做出理解和反应。

同时,思维方式还是我们对于自己和周围世界抱有的信念、假设、态度的总和,人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受到这种信念的驱使。

所以,在我们获得内在动力、学习方法之前,最需要优化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作者告诉我们:决定我们能够取得何种成就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先天就被预设好的,身边的人以及成长的经历,都会影响我们在自己成就上限方面的思维模式,让它逐渐固定并限制住我们。

比如,在你的心中一定出现过这样的声音:我的阅读速度不够快,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我的头脑不够敏锐,无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我的自控力很差,所以很多目标都没有实现,等等。而类似的声音,也经常出现在别人的口中:公司领导说你业务能力不行;健身教练告诉你,你的身体协调性不够好;老师可能说过,你缺少语言天赋……

总之,这些声音都在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给我们无限可能的人生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限制,最终将我们的思维牢牢地禁锢。而且,作者还在书中列举了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种限制性思维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个故事其实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一头小象被拴在地上的一个木桩上,它虽然想摆脱这种束缚,但因为它年纪幼小,还不够强壮,没有力气挣脱栓绳,所以它慢慢会停止尝试,因为它知道努力是徒劳的。但是随着小象的成长,当它已经足够强壮,甚至有能力将木桩拔出来的时候,它却早已不再挣扎了。人们只要给它拴上绳子,哪怕只是将绳子拴在一个小树枝上,它也不会想着去挣脱。因为小象已经从小养成了一种“绳子是无法挣脱”的思维,这种思维会一直伴随着它,它其实是被自己的思维“拴住”了,所以才放弃了去追寻自由的可能。

所以说,破除我们思维中的限制,才是开启人生无限可能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清除或者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这种限制性的思维呢?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限制性思维。

我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留意,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对自己说“我不行”,即便你认为这件事也许对自己的生活来说并不重要。

比如,你可能会告诉自己,你并不擅长讲笑话。不过,这件事对于自己的生活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成为擅长讲笑话的人,并不是你的个人意愿。

但是,在你有了这样的自我对话之后,你可能会无意间告诉自己,“我没有娱乐天赋,我不是一个有趣的伙伴或者算不上一个能为对方带来快乐的伴侣”。那么,这种自我暗示往往会导致你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变得笨嘴拙舌,它也就真正成为了你的限制性思维。

所以,当你发现你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我不是……”“我不能……”等类似的话语时,你需要留心。因为当你在做这些否定、质疑自己事情的时候,你向自己传递的这些信息会影响到你对人生的整体判断。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产生这种自我对话的原因。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限制性思维通常会产生在童年。比如,小时候你不喜欢讲话,如果长辈们经常说“你是个内向的孩子”,那么懵懂的你就会将这个标签内化,贴在自己的身上,觉得自己不善言辞是因为性格内向。这时候的你,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到了限制性思维里。

除此之外,产生限制性思维的原因还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比如,老师、同学、伙伴、同事之间的交往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认真去回顾自己以往的经历,以便发现症结所在。

而当我们找到限制性思维的来源时,才能有可能摆脱它们的束缚。因为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些限制性思维的存在,并且清楚它们只是我们对自己的主观看法,而非实际情况时,这些限制性思维才会被我们的大脑判定为“是错误的”。

在发现限制性思维并找到它形成的原因之后,我们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创造一个新的信念来取代原有的思维。而且,这种新的信念初衷就是:没有人能够在紧要关头保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们应该为自己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出色表现而感到自豪。

你可以认真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上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你们会相处的很愉快呢?而这,就足以证明你在社交方面有着不错的能力。那么这时,我们就拥有了新的信念。

所以想要清除我们头脑中的限制性思维,首先需要找出它们,然后认真分析产生这种思维的原因,最后再用一种新的信念来取代原本的“错误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拥有更加健康的思维模式。

说完了思维模式,我们再来说说影响我们创造人生无限可能的第二个因素——内在动力。

说到内在动力,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种动力很容易获得。因为,这不就是“自己想做某件事情的那股想法吗?”

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吉姆就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内在的动力,首先需要我们保持充足的睡眠。因为缺乏睡眠的时间越长,就越难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力,或者说越难保持自身的动力。

想想我们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总是试图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解决那些还没有处理好的事务,所以经常熬夜加班。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会因为劳累或健康问题产生了松懈,从而影响到某些任务的完成。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既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获得内在动力的前提。

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想要获得内在的动力,还需要我们对自己目标的进行分析和管理。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设定的目标要具体、可衡量。比如,不要以“变富”“变美”“变健康”这样模糊的概念作为目标。因为这些目标十分抽象,我们在去实现它们的过程中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容易导致人们在追寻目标时半途而废。

我们不妨将目标设置的具体一点,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想的变得富有,不妨先设置一个具体的金额,然后在通过具体的计划来实现“富有”的目标。这样的话,你就能清楚的看到自己所达到的进度,不会让目标变成抓不到的“虚幻泡影”。

其次,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可以行动,能够实现的。比如,现在每年你可以读完10本书,但是你想获得更多的知识,突然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年读完100本书的目标,那么最后这个目标往往很难实现,而且还会给你的生活增加许多焦虑。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现在时间和精力,先设定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来实现更高的目标。

最后,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是,一定要给设定的目标增加一个时间限制。吉姆说“目标是有最后期限的梦想”。如果目标遥遥无期,那么我们就会对目标失去动力,也就很难坚持到它实现的那一天。

想要获得内在的动力,除了要学会管理目标之外,我们还要确保这些目标与我们的内心相互匹配。

比如,你的目标应该有利于自己的心理、身体以及情绪的健康;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这些目标能够激励和支撑着自己度过难关;你不应该总是强迫自己去实现目标,你的目标应该是诱人的,令人兴奋的,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牵引着你向它们靠近。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或者是你的父母期望你做某件事情,就将它设定为自己的目标。你必须确保树立的目标就是自己想要做的,并且是发自内心认可的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的目标,那么在完成的目标的过程中,你很容易会懈怠、拖延甚至会迷茫、厌恶。

所以,当目标设定与内心需求完全匹配时,我们也就拥有了吉姆所说的内在动力,之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充满了信心、勇气、能量与精神,即使遇到困难,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勇往直前,直到成功。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介绍完了书中前面两点的主要内容。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就是:工匠想要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打磨锋利。

这句话放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当我们优化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动力,最后如果还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第一种能够帮助大家进行快速记忆的方法:故事联想记忆法。

为了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这种记忆方法的强大之处,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现在一共有10个毫不相干的词语,分别是:消防栓、热气球、电池、桶、木板、钻石、骑士、公牛、牙膏、标识。

接下来,你可以用30秒来回顾一下这10个词汇,然后看看自己一共记下了多少个?估计,记忆力好的朋友应该能瞬间记下来四五个词汇。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场测试稍微增加一些难度,在不回看刚才那些词汇的情况下,尝试着按正序或者倒叙来说出这10个词语,你的表现会怎么样呢?相信很多朋友无法完成这项挑战。

因为大家刚才用的记忆方式是一遍一遍地快速重复这些词汇,或者尝试着在脑海中描叙这些事物的画面,想让它们尽快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记忆效果并不好,不仅记忆得慢,而且遗忘的速度很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也被称为“重复式背诵学习”。

那好,接下来,大家可以简单平复一下情绪,然后让我们来编个故事: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巨大的消防栓旁边,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大的消防栓。现在,把一束气球系在消防栓上。气球的数量非常多,以至于将消防栓拽离了地面,高高地飘到了空中。

但是突然,这些气球碰到了一堆电池,发生了爆炸。你发现这些电池原来是装在很多大桶里被发射到了空中,而这些大桶也被一块像跷跷板一样的木板抛到了空中。

抛出大桶的木板架在一颗巨大的钻石上面,这颗钻石硕大无比,闪闪发光。就在这时,冲出来一个身穿铠甲的骑士扛起钻石,就逃之夭夭了。

然而,没过多久,他便被一只公牛拦住了去路。骑士想要通过,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牙膏给公牛刷牙。然后公牛移到一边,身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霓虹灯标识牌,上面写着“恭喜你”,然后标识牌就发生了爆炸。

现在,大家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闭上眼睛,认真回顾一下这个小故事,如果可以的话,你还可以将这个故事讲出来。

那么,根据故事中的情节,看看自己现在能够写出多少个词语呢?

相信最终的效果一定会让你感到无比震惊,因为你不仅能够完整地写出这个10词语,还能清晰地记住词语与词语之间的顺序。

而且,之后你还会发现用故事联想记忆法记下来的东西,在大脑中的储存周期会长达几天甚至几周,中间完全不用复习,依然能够保持着清晰的记忆。

这就是我们想象力的力量,也是我们大脑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只会埋头苦干,还要善于利用技巧,来合理运用自己的脑力,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在来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专注。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专注。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高效的完成任务,还能为我们赢得更多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分心反而成为了一种常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集中注意力。虽然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或老师会经常对我们说“你要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不能分心”,但是却从来没有教过我们任何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所以,虽然很多人知道自己应该集中注意力,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保持长久专注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可以提高自己注意力的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注意力是什么。简单来说,注意力就是能够使人们的意识长时间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的能力。而且,当人们分心的时候,它还能够将意识重新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而关于如何提高注意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进行说明:人们的意识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球,如果它经常徘徊在大脑的不同部位,这说明此时你正处在分心状态。而想要保持专注,你就需要训练这个发光的球,能长时间的待在自己脑海中的某个特定地方。

这也是训练专注力的第一步。而且,这种练习方式十分便捷。比如,你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可以努力将注意力放在你们的对话上,不要关注其他任何可以让自己分心的事情。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意识离开了你们的对话,就需要用注意力将自己的意识,重新拉回到双方的对话中。

同样,如果你正在看一本书,那么,就要目光完全聚焦在书中的文字上,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拿起手机,走神的时候要及时将意识拉回到书中。

不过,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人脑是十分活跃的,每天思绪万千,很难将自己的意识集中在某件事上。但是如果你能坚持每天进行大约1小时的注意力训练,那么它很快就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其次,让大脑保持平静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需要接收和回复许多消息,要为新产品准备方案,要和不同的同事进行沟通,要参与各项会议,要提交一系列数据报表,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等等。

总之,我们的大脑经常处在一种喧嚣、忙碌、混乱的状态中,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大脑也会因此感到疲惫不堪,从而更加难以集中。因此,找到能够让头脑保持清醒和平静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忙碌的大脑迅速平静下来呢?

作者在书中,针对这个问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名为“4-7-8呼吸法”的方法。

这是整体健康领域的专家、医学博士安德鲁·韦尔开发的一套呼吸法。具体方法是:先完全用嘴来呼气,这时你可听到空气流动的嘶嘶声;然后闭上嘴,用鼻子轻轻吸气,同时默数到4;接着,屏住呼吸,默数到7;最后,再完全用嘴来呼气,听到空气流动的嘶嘶声,默数到8。然后从第一步开始重复操作。

当我们心烦意乱,头脑发昏的时候,不妨试试这种简单的呼吸法,只需要重复4个呼吸循环,就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从而让我们重新安定下来,集中注意力。

第二方法是,优先解决那些一直给自己造成压力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著名的演说家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如果你每天早晨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的青蛙,那你会欣喜的发现,这一天将没有会什么比这件是更糟糕了;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一定要先吃那只更大、更丑的。因为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天最难的事,还为完成之后的各种任务提供了信心和勇气。

最后,我们还需要为自己安排一段专门的“分心时间”。

因为当你运用第二种方法——优先解决那些一直给自己造成压力的事情时,你会发现,我们很可能会由于时间、精力等问题,自己无法迅速解决掉眼前的事情,而导致自己在进行下一项工作时,还想着之前的事,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分心时间”。

比如,周一上班的时候,领导要求你周五之前,提交一份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方案。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每天你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此时的你,就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分心时间,比如每天下午2点,到下班之前,这段时间你可以用来制作新方案,其余时间则可以用来安排其他工作。这让就可以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减少分心的出现。

最后,我们再来介绍一种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们的阅读效率主要取决于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而想要提高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需要我们首先清除拦在阅读道路中的两个阻碍。

第一个阻碍就是回读的问题。想想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出现读完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又返回去,重新阅读了之前的一些内容?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觉得这样可以增进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但是事实上,这种方法对于阅读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拖慢人们的阅读速度。因为,即使你回过头去重新进行阅读,也很容易在后来将它忘记。

那么,怎么才能减少回读带来的干扰呢?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用手指辅助阅读,就是当你在阅读一段文字的时候,用手指指着文字进行阅读。虽然这种方法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减少回读、提高阅读速度十分有效。科学研究表明,在阅读时使用手指进行辅助阅读,可以提高25%-100%的阅读速度。

第二个要解决的就是默读的问题。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阅读某本书的时候,大脑中总是有一个声音在读出你所看到的内容,这就是默读的声音。

那么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声音是来自人们刚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被要求大声朗读,准确地读出看到的每一个字或者词语。因为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我们的发音、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将发声和阅读进行了一种关联:如果想要理解阅读的每一个字词,就必须要发音正确。

但是后来,我们被告知不能大声阅读,只能默读的时候,就会把这种“阅读的声音”内化到心里,也就形成了人们在阅读时大脑中的声音。这样一来,人们的阅读速度就开始受限于自己的说话速度。因为你觉得,如果听不到阅读的内容,自己就无法理解它们。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书中,作者举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例子。肯尼迪平时阅读速度非常快,每分钟可以到达500-1200个单词,但是他的演讲速度却只有每分钟250个单词左右。很明显,他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在脑海中读出看到的内容。所以,要理解阅读的内容,并不一定要把它们在脑海中读出来。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描述一辆汽车,你可能会说它是黑色的,有四个轮胎、座椅是真皮的。但是你会发现“黑色”“轮胎”“真皮”这些词汇并没有出现在脑海中,出现的则是它们的画面。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脑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进行记忆和思考,而不是通过文字。文字只是我们用来交流思想和画面的一种工具。

阅读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会将段落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读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只是代表不同含义的符号。

文字同样也是一种符号,在读出它们之前,相信你已经看到了大部分的词汇。此时用于识别这些词汇的不是人们的内心的声音,而是我们的视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词语所代表的含义,并将它们以画面的形式呈现。这样的阅读会让理解与记忆变得更加容易和深刻。而且当我们明白了这个概念之后,就走出了减少默读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减少默读的方法就是“数数”。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边阅读,一边按顺序大声数出1、2、3、4……这些数字。此时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在大声数数的时候,在心里进行默读。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到有困难,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降低。但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你的大脑就会厌倦数数,并将这种行为与阅读分离开。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好、更快的可视化阅读能力。

好了,说到这里,《无限可能》这本书我们也就讲完了。

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能够让大家的思维方式、内在动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方式得到一次全新的升级。同时,带着升级后的“超能力”,开启我们无限可能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无限可能

    不走出第一步哪来的开始 最犹豫不决是选择的时候 不管选择的是什么 只要勇往直前就好 适时停下来看看方向 道路虽然是...

  • 无限可能

    最近总感觉是遭遇了瓶颈,而且感觉这个瓶颈很瓶颈。我总在思考问题出在了哪儿,却每想出一个问题,不多久就会被自己打破,...

  • 无限可能

    让蜡烛代替所有灯让音乐代替话语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 无限可能

    今天想和大家先谈谈关于行业圈子的问题,就先拿我们班上的小F作一个例子。 我和小F平日里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往,对于他...

  • 无限可能

    人生无限可能,不用限制自己!

  • 无限可能

    养成一生的健身习惯,是我的一个小目标,是生活方式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

  • 无限可能

    此时此刻,我一边听着落日飞车的歌,一边翻看着上大学将近一年半以来的照片。张爱玲说,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个中...

  • 无限可能

    已知 未知 一切是展望 来至信息 心

  • 无限可能

    文/红茶薄荷 钢琴轻轻弹起旋律慢慢呈现一幅画宫商角徵羽点缀着大千世界素雅而神奇的空间改变着熟悉的轨道心思飞扬,自由...

  • 无限可能

    身边有好多人不愿意去改变,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为懒惰或者因为害怕失败,甚至是觉得自己年纪到了,蹦跶不动了。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限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oc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