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读后感

作者: 梦中依稀故人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22:02 被阅读0次

“中国文脉”一文读感:

        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史中,著作浩如卷帙,文人璀璨夺目,哪些作品经历时间的考验,穿越时空成为不朽的经典?哪些文人成为一代文学的引领?于草虫蛇线中寻觅文学的伏脉一线,余先生纵横古今,以人为脉,以史为鉴,将文化发展的启承转接串成“中国文脉”。

       

        如文中所述,这股潜流体量不大,不一以贯之,时断时续,就像一条倔犟的山脊连成的天际线,延绵不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正是这条天际线,让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

  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文中于灵动如诗般的语言中充满慷慨豪迈的情怀,俯仰天地的感悟;于独到见解中,将文脉正统,联接于品格性灵;于哲理交融形象中,把传世之作,勾嵌于人生沉浮。这对于我这等对中国文学史一片混沌的人来说确实受益匪浅,翻阅书墨间,尽览数千年名士风采;文字指引间,尽得浩瀚文学典范之精神,都弥足珍贵。

     

        文中主张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清理地基搬开芜杂,寻获大柱石基,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

     

          这是要把历史写薄!需要“大言”,需要俯瞰历史的气度与指点江山的魄力。是在文学的长河里搜寻鱼群迁徙的痕迹,是要寻觅连成文学的天际线的山脊。但在唐朝部分,文学的鼎盛时期,感觉概述中未能一以贯之地将其主张贯彻到底,并未从“文脉”的本意“脉”出发,只以文学人物的“吨位”,描述文脉,成了比较哪条鱼最大?!成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略去次高峰只数最高峰,用最为突出的山峰来代表此一山脉?从而去列数峰峦顺序。这就脱离了文脉而转去历史个体文化成就排名,难以服人。

相关文章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 《中国文脉》读后感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掩卷沉思,顿时感慨良多,这种感慨来源于对《中国文脉》的再次阅读。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作者的讲...

  •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一直喜欢读余秋雨的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以及《行者无疆》都仔细读过。 读余的文字,是一种精神...

  • 《中国文脉》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文脉》,作者系统梳理中国自甲骨文以来延绵数千年的文脉,这个文脉不是文化,不是哲学,也不是文学史,而是历...

  •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中国文脉”一文读感: 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史中,著作浩如卷帙,文人璀璨夺目,哪些作品经历时间的考验,穿...

  • 《中国文脉》读后感

    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股潜流体量不大,不一以贯之,时断时续,就像...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脉》

    作者:余秋雨 此书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重要的作品之一。 余秋雨教授...

  • 《中国文脉》余秋雨(一)(2020年)

    读后感: 《中国文脉》可以算一本简略的文学史,对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都有简介和评说,我认为有些评语是值得仔细推...

  • 中国文脉与古圣先贤——中华民族的幸运之魂

    自品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这本书,我如获至宝。是他开启了我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大门。 所谓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脉”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yu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