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微博上又有人diss六六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转了一篇她新发的文章,关于教育平权的,才知道为什么微博上的人会说她的饥饿感是深入骨髓的。那篇文章,列举了很多数据,说明了现在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是世界级的。没错,教育自古以来便是稀缺资源,从来都没有公平过。建国初期的寒门出贵子的机会确实比现在要多一些,不过到现在在各行各业中占领了更多资源的,依旧是乱世中率先抢到资源及权力寻租空间大的人群。以及,当年的相对公平,是建立在整体教育资源都很匮乏的基础上,有钱也买不到更好的教育途径,所以才暂时没有暴露出如此问题。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的变化更是与之前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对下一代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大部分家长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之上来。既然资源匮乏是前提,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谈公平,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愿望罢了。即便只是打工入学的问题,当城市中一流学校能够容纳的生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去保障自己后代能够享受到这些资源也是正常的本能。这种僧多粥少的均,摇号或是抽签,也只是表面上进行的游戏,方便了监管者更多的权力影响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真正有机会去实现所谓的公平呢?记得去年有篇文章,是成都的一所一流中学,与山区的一所贫困中学实现了连线交流,让山区的孩子可以看到一流中学的学生能够上到的课程内容,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这种交流的意义远比对城市一流中学的孩子更大。他们看到了不公平,看到了差异,不仅可以直接享受到一流的课程内容,更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存在。这,随着网络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知识内容在网上也越来越容易得到。这才是普通人,穷人能够看到并抓住的路径,可以直接接触到世界级的课程内容。也许深入很难,但是入门绝对没有问题,哪怕是学习强国上的一些课程,都足以让一个原本知识盲区的内容被填上相应的内容。这,比行政手段容易多也现实的多,资源已有,前提是你想学,这种自发的想学,才更符合人性的规律。
所以单纯的呼吁教育的公平,企图通过行政手段将本就不够的资源强制的“均贫”是反方向的。真想让更多的人去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那请进一步发展城市的优质教育,逐渐的将这种教育课程形成开放的体系,让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让教育随着网络无处不在,这才是公平的可能性。而政府,更多的去做个守夜人的角色,去守护机会的公平,而非强制分配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