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去医院,生病了也很排斥去医院。头痛感冒的小毛病我也排斥吃药。
我还时常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只要是死不了人的病,都应该靠自己的免疫力好起来。”
并认为这是一种很酷的对待疾病的态度。
我觉得在医院,除了产科的准妈妈和家属们心里是期盼喜悦的,其他的科室的病人和家属都是愁容满面的。
而我自己在怀孕生产期间,也依然不喜欢在医排队候检,不喜欢那弥散着消毒水气味的空气。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在生育之后,遇到的健康问题可比头痛感冒复杂多了。
女性生理上的不适,我不懂,也不敢硬抗。小病因为轻视拖成大毛病的情况,在各类新闻媒体见到不少。
我知道我应该去医院听从医生的专业诊断,但我仍然怕去医院啊!
心理再排斥,再不情愿也没有办法,只得硬去呀。
我不停的对自己说:医生是专业的,她们是帮助我解决问题的。
在挂号、候诊、检验的排队过程中,我对自己说:医院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我只需要多点耐心和信心;
在面诊的时候,我把自己身体的不舒服和自己的疑虑都一股脑儿的说出来,我想只有医生了解够全面她们才会诊断更正确。
医生给的治疗方案我都认真听取,只有这样我才能好得更快。如此之后,面对医院,医生感受真的好多了。
虽然在初诊、拿结果、复查期间,偶尔还是会生出排斥之意。初次看到结果,不明其理的时候,心里还是会一阵打鼓。
但最终医生告知复查结果,一切正常的时候,那真的是开心的,放心的。不禁感叹:生病了,就是应该看医生啊!大胆治啊!
生病就医,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寻常事,没有那么多的内心戏。不过对我来说 ,这次就医内心还真有些波澜起伏,因此也有些不同的感受。
事后我想了想,过去那么久我为什么那么排斥医院了,无非是讳疾忌医了。
好像去了医院,就是承认了自己有病。这是我不想承认的事情。
从心理学来说,这与存在在我身上的“婴儿自我全能感”相悖罢了。“全能感”它相信:我是全能的,不会生病的,我生病了也能靠自己好起来,绝不会需要医院帮助的。
这样的全能感显然不对,需要我们自己觉知客观世界,重新体验整合自己的认知。
在客观世界里,生病、衰老再寻常不过了。生病了不会代表,你永远是一个病人。
即使生病了,你还会被治愈,重获健康,医生医院,就是帮助你重获健康的重要帮手。
从小到大,我们会因外界影响,形成一些认知,我们也可能困在生命最初的感知里,我们在这样的认知指导下活动、思考。
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觉得别扭,难受的时候,就正是这些认知需要被打破的时候。
固定的认知每一次被打破,可能都会感慨:心理更敞亮了吧。
现在我,仍然重视自身免疫力于健康的重要性。但若病痛发生,我也很相信医生、医院的救治。
以前在抖音上见过一句话:孤独分十级,一个人去医院是其中一级。当时觉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现在我的感受是:去医院,不管是一个人,还是有人陪着,都是为了找回健康。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与孤独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