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堰攻敌开始,害己告终

作者: 寒七琪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8:06 被阅读53次

北魏孝明帝即位后,清河王元怿晋升太傅的职位,兼任太尉,元怀做了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担任司空。孝明帝又任命王忠为尚书令,崔光为车骑将军,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江阳王元继本是青州刺史,因为犯了把良家女子当做婢女的罪被剥夺了爵位。因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孝明帝下令恢复了元继的封爵,让元叉做了通值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担任了女侍中的职务。

众大臣上书请求太后临朝,行使皇帝的权利。于是,胡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她聪明机智,文能读书写作,武能百步穿杨,一切政务都亲手处理。她将父亲胡国珍提拔为侍中,封为安定公。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诏书、命令、生杀大权都操在于忠手中,王公们都很畏惧他,人人蹑手蹑脚、敛声屏气。

胡太后亲政后,就解除了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的职务,只让他做仪同三司、尚书令。又过了十几天,太后把门下侍官叫到崇训宫,问道:“于忠在朝廷中为百官之首,他声望如何?”

众人都说:“他不称职。”

于是太后就让于忠出朝都督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让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元澄上书表示安定公胡国珍可以出入宫禁,参议重大事务,太后诏令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忠掌管朝政时,自称宣武帝曾答应过加封他,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背,只得被迫加封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他又自认为在新旧交替时有安定国家政权的功劳,示意官员们上书建议给他增加奖赏,因此元雍等人又建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

于忠却又不敢独享,就示意给在门下省的人一同增加封地。元雍等人不得已只好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照等人不服,不断地上书投诉。

胡太后就令大臣们再次商议,太傅元怿等人说:“先帝升天后,迎接新主、保护防卫,本是臣子的正常职务,不应当把这个当做功劳。我们从前建议授予于忠封地,是因为畏惧他的威风和权势而已。如果功过相抵,不应当奖赏,请求全部追还封赏。”

崔光也送还了封地和官爵,请求的书表递上了十几份后,太后终于采纳了。

元雍上表自责,说:“于忠独揽朝政,随意生杀予夺,但是我不敢违抗。他还一心想杀掉我,幸亏崔光坚持不同意。我本想把于忠逐出京城,心愿还没有达到就被破坏。我这样不理政务而空食俸禄,辜负了圣上对我的恩惠,请将我免去职位遣返回家,接受司寇的处置。”

胡太后因为于忠有过保护她的功劳,没有追查他的罪过,任命于忠为太师,不久又重任录尚书事,与元怿、元怀、胡国珍一同治理朝政。

任令宗因为众人心中都怨恨北魏,就杀了北魏晋寿太守,献城投降了梁朝,百姓、獠人都响应他。南梁鄱阳王萧恢派张齐率三万兵马前去迎接。

北魏岐州刺史元谧为政暴虐无道,一天,他命令关闭城门大肆搜捕,抓到人就拷打,手段极为残酷,并且无故杀了六个人,全城人都惊恐万分。百姓就大声呼喊,攻占了城门,元谧登上城楼毁坏梯子来保护自己。

胡太后派游击将军王靖骑着马晓谕城中百姓,百姓这才打开城门请罪,送上钥匙,于是太后罢免了元谧刺史的职务。因他的妃子是胡太后的干女儿,元谧回到洛阳后,被任命为大司农。

南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在西硖石一带袭击了魏军,并以西硖石为根据地逼近寿阳,他筑起外城,将淮河周围的百姓都迁进来充实内城。

北魏派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打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夤掘开淮河堰。崔亮率军来到硖石,赵祖悦迎战失败,只好闭城坚守,崔亮包围了他们。

崔亮攻打硖石城没能攻下来,就和李崇约定水陆并进共同进攻,但李崇多次违反约定时间不来。胡太后因为众将不和,就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率步骑二千人赶到寿阳,另立行台,指挥调遣各部队,如果有违抗不听令的人,便用军法来制裁。

萧宝夤派刘智文等人渡过淮河,攻破了三座营垒,又与淮水北边打败了南梁将军垣孟孙等人。李平来到硖石后,督促李崇、崔亮等军队水陆并进,没有人敢再违背命令,魏军几乎每次作战都获胜。

梁武帝派昌义之领兵去解救浮山,军队还没有赶到,康绚已经开始攻打魏军,并打退了他们。梁武帝便令昌义之和王神念溯淮河而上去救援硖石。

崔亮派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和副将伊瓮生沿着淮河两岸扎营。崔延伯把车轮的外框去掉,把轮辐削尖,每两辆车对接在一起,然后用柔软的竹子做成竹索,将它们互相连贯并列起来。十多道车辆并在一起,横在水里作为桥梁,两头设置大辘轳,使桥可以随意出没,无法用火烧或是刀砍。

这一来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逃路,又使梁军的战船不能通行,昌义之、王神念被迫驻扎在梁城无法前进。

李平部署军队分水陆攻打硖石,攻克了外城,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杀,他的部下全被俘获。

胡太后赐崔亮书信,命令他乘胜深入。李平分派将领从水旱两路一同出发,准备继续去攻打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的指挥,借口患病请求返回,并且刚刚向朝廷上书就撤军了。

李平气急,上书建议判处崔亮死刑。太后下令说:“崔亮进退自作主张,违背了我的战略计划,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怎么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我代理天子之事,不愿多加杀戮,可以让他将功补过。”魏军于是班师还朝。

北魏朝廷对西硖石之战中的将领论功行赏,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封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增加镇北将军的封号。李平和崔亮在朝廷中争夺功劳吵个不停,最后太后让崔亮做了殿中尚书。

萧宝夤驻扎在淮河坝上,梁武帝写了亲笔信招诱他,让他攻打彭城,并许诺把他的国庙和妻妾弟兄子侄们送到北方,萧宝夤不为所动,把梁武帝的信呈交给北魏朝廷。

夏季,南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浮山堰历时两年终于修成,大坝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堤上种上了杞柳树,军营就驻扎在坝上。

有人对驻守大坝的康绚说:“四条大河,是上天用来调节、宣泄天地之气的,不能够长久地堵塞,如果凿开水向东灌,那么流水宽缓,大坝才能不破坏。”

康绚就凿开水东灌,又北魏使用反间计说:“梁朝人怕的是掘开水,不怕攻城野战。”

萧宝夤相信了,凿山五丈多深,掘开水向北灌注,水日夜分流仍然不见减少,魏军最终疲敝而归。水到之处,沿淮河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泽国。

浮山堰的修成确实对魏军的威胁很大,蓄水不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寿阳城即被水围困。李崇不得已在硖石戍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阳城被毁坏。魏军被迫弃城上山,居民们被分散到山丘上居住,水非常清澈,向下俯视,房屋墓穴都清晰可见。

起初,浮山堰起于徐州境内,南梁刺史张豹子对外宣言,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结果后来委派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不久,朝廷令张豹子受康绚管辖,他就进谗言说康绚与北魏互相勾结,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以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康绚回去后,张豹子不再修治浮山堰。九月,淮河水突然暴涨,伴随着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浮山堰崩溃了,这雷鸣般的声音三百里以外都听得见,沿着淮河的城镇村庄有十多万人被冲入海中。而对于这一特大惨事,《南梁书》只字未提。

当初,北魏人对浮山堰的修建感到很头疼,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统率十万大军,准备从徐州出兵攻打浮山堰。

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需要动用兵力,浮山堰最后一定会自己垮掉的。”

等到听说浮山堰已被冲毁,胡太后大喜过望,赏赐李平很多东西,元澄于是也没有出兵。

相关文章

  • 浮山堰攻敌开始,害己告终

    北魏孝明帝即位后,清河王元怿晋升太傅的职位,兼任太尉,元怀做了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担任司空。孝明帝又任命王忠...

  • 缠中说禅-论语之攻乎异端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攻”和“异端”。有把“攻”当成“专治”的,更有甚者,把“异端”解释...

  • 善读「论语」2.16:研习邪说斯为害,弘扬正见是为仁

    「为政篇第二」16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研习邪知邪见,是害人害己啊。” ...

  • 论语详解 11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1)作者:缠中说禅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详解: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攻”...

  • 欣赏就是不诽谤

    恶意诽谤他人的人,无不以害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毁人自毁,是人世间的一条规律。 从古至今,奸佞小人都有一...

  • 读书打卡第四十天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做事走偏道,不走正道,害人害己。 这里首先要解释下这个“异端”,异端不是异...

  • 攻敌不克

    本意长驱破敌都,不意自己反被破。希特勒德国闪电入侵苏联,血战斯大林格勒不克,被反攻,然后国破城毁,希特勒自杀。夫差...

  • 彼此观点的分歧

    《论语》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译文 孔子说:“批判其他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

  • 【65】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掌握敌人的命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注解...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读书笔记46: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山堰攻敌开始,害己告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kr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