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寻找尽可能确定的规律。”
2022年3月14日
春去春回,花谢花开、日升日落。
诸如此类的这些大概就是咱们目前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最相对确定的规律了。
它们给人一种安稳感,会知道冬天再冷,春天总会来;
花儿今年谢了,明年还会再绽放。
但这话也得两头说。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大胆猜测:地球也有寿命,宇宙也在演变。
春去了有可能就永远不会有春天了,花谢了有可能就不会再开了。
所以,凡是绝对,可能都是错的。
对任何所谓的“规律”抱持绝对的信念,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被现实打脸。
当然拉长时间,也要有一个界定。
对于咱们个人而言,没必要纠结于亿万年尺度上的事。
最多在自己的生命长度范围内,不变的就是正确的就好。
没必要追求完全真理,追求阶段性的真理也可。
因为核心目的是 “找到这些不变的,为自己所用就行啦”。
在自己这一生里,多找到一些“春去春来 花谢花开”的规律,
足够支撑我们做很多规划和努力了。
那到底啥是规律呢?
依目前的理解,这里面涉及三点:
1、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 得有这个前提,不能是无限期的。
2、会出现 —— 它得是能反复发生的,不是一次性的偶然。
3、内核稳定——每次出现基本差别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无差别。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规律的确定性,能够事半功倍。
找到了那个“确定会发生”的支点,做事就有了底气,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需要说一下规律的时限性。
任何规律都可能有个“保质期”。
可能是3年、5年,也可能是一个时代,一个技术周期。
比如,过去十年某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很稳定,这就是一个阶段性的规律。
但时限到了,环境巨变,老规律可能就失效了。
所以,规律只能寻找尽可能的确定,没有一劳永逸的保证。
而且规律不应该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比如:上午的阴雨天,不是太阳没升起,而是被乌云遮住了而已。
太阳每天升起是规律,乌云遮日是暂时的表象。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看不见太阳,就否认太阳升起的规律。
这提醒我们,要找的是底层那个真正起作用的“太阳”,而不是被浮云般的表象迷惑。
咋找?
1、找共性: 在不同的事情里,反复出现的东西是啥?
2、找周期性: 这件事的发生,有没有明显的时间节奏?是按月、按季、还是按年?
3、找商业属性——本质哪儿些是不变的: 尤其是在商业世界里,扒开层层变化的外衣,里面那个始终没变的核心需求、底层逻辑是什么?(比如,人们对更便捷、更便宜、品质更好的追求,可能是不太变的。)
咋用?
1、追求规律的确定性,按着确定性的规律办事。认准了春天播种能发芽,就别非得在冬天瞎忙活。有悖于规律的事,再努力也没用。
2、追求规律的时效性,在时效性内按规律办事。看准了这个规律在未来五年内有效,就抓紧这五年窗口期全力投入。过了时效性,规律就失灵啦! 得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要有周期结束时的清醒。
3、追求规律的实质性,别被表象所迷惑。偶尔的表象异常不影响规律的本身。 就像不能因为一场倒春寒,就说春天不会来了。要能区分什么是本质规律,什么是偶然干扰,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
“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
不仅仅是欣赏自然之美,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主动去“寻找尽可能确定的规律”。
找到它们,相信它们(在特定时期内),然后踏踏实实地依循它们去行动。
这能让我们在纷繁变化中,找到那份可贵的从容与高效。
2025年11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