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家老屋里的记忆3-8:一三四厂三号楼(1978我的高考)

我家老屋里的记忆3-8:一三四厂三号楼(1978我的高考)

作者: 马范桥人 | 来源:发表于2025-04-28 16:40 被阅读0次

对于我来说,1978年的高考复习注定应该是不平常的时光,一天晚上我坐在写字台前复习功课,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房屋摇动,我手中握的钢笔也跌落到了地上,地震了!窗外一片喊叫声,我也和家人迅速的走到了楼下,楼下的空地和道路上已经站满了惊恐的人,有些人甚至光着身体就跑了出来,还有人从楼上跳下来摔伤了。根据新乡地方记载,1978年6月5日21时25分37秒,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端的新乡市,发生了一次4.9级的地震。

两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还记忆犹新,新乡地处太行山前大断裂带上,是中国四大地震带之一,多年来防范地震工作抓得很紧,为防止发生余震伤害,大家都从家里搬出来在空旷地带搭建了简易抗震棚,广场上马路边到处都是黑糊糊的油毛毡,塑料布,竹竿儿,木板等材料搭建的歪七扭八的棚子,人们住在里面不敢回家,即使是刮风下雨很多人也不敢回家避雨。我为了保证自己的高考复习不受影响,坚决不肯到外面搭建的简易棚里去,爸爸妈妈陪着我也一天都没有到外面躲避地震。

1978年的夏天,我感觉非常的热,晚上我去补习班听课,白天我在家里做练习题复习功课,我家住在三楼是顶层,坐在家里光着膀子还挥汗如雨,在稿纸上演算题目时,手下垫着报纸一会就湿透了。中午的时候我还要提前打开炉火准备做饭,或者到职工食堂买来饭菜,等爸爸妈妈和妹妹下班回家来吃饭,二十三岁的我可不愿意成为一个吃闲饭的人。当时为了满足很多没有机会进入补习班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一些学校的老师办起了高考辅导讲座,那些老师完全是奉献,听课也是免费的,课堂就设在大礼堂或库房,满屋子的年轻人睁大了渴求的眼睛,认真的听课记笔记,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追寻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我曾经听过二中和六中的讲座,老师带有总结性的辅导很有启发性。尽管复习的过程非常艰苦,然而那种目标明确、动力充沛、奋力拼搏、追寻梦想的生活催人奋进、令人激动。       

又盼望又紧张的7月20日终于来到了。我提前回到马范桥知青点,考场设在高村公社中学即修武县五中,离我们村不到两公里路,我可以走路到考场,中午还可以回来吃午饭,比起那些远道赶来赴考的其他考生,我要舒服多了。高村中学有好几排平房教室,考场里一张课桌坐两个考生。7月20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七月的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学校里挤满了考生,很多人还在临阵磨枪,校园里的大杨树遮天蔽日,干打垒的教室墙壁很厚,教室里并不显得太热。

我带着妹妹的那一块海鸥牌手表走进了考场,记得我的座位在教室的第一排,紧靠着讲台,我的同桌是一个女孩子,考试的时候她好像还一直防着我会偷看她的试卷,我的心里很平静,手里握着一块手绢,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出什么汗。打开试卷,感到试题并不太难,我很快的就沉浸到了考试之中,心无旁骛埋头作答,书写计算都很顺畅。监考的老师就坐在我的对面,我感到他很关注我,每一门考试他都常常会盯着我试卷看,我却并不感到很紧张。      

 第一门考的是政治,尽管这门功课我投入的精力并不大,复习靠着每天早晨的背诵概念和复习资料的重点,考前我还根据时事政治押了几道题论述题,非常幸运的是考题并不算难,我押的几道题有两三道还都沾边,第一场考下来我基本满意。        

下午考第二门物理,这是我重点复习的课程,考前大家都担心考题会很难,看了试卷后,感觉应该说还好,只有在最后一道20分的大题前费了很多时间,幸运的是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做出了这道题。可惜的是有一道我非常有把握的光学题,演算出错,把公式弄颠倒了。不过这是后来对题才知道的,考试的时候,每考完一门我就把精力转移到下一门,不会去想考的怎么样的。       

 第二天上午考数学,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下午是第四门化学,感到题目很容易,答题非常顺利,大妹在六中教化学课,后来得知她的学生考的也很好,大家都容易我也不敢有一点得意。

第三天上午是语文,除了作文练习,语文复习基本上很少投入精力,考试就全凭原来的基础了。试卷出的很有意思,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没有作文,只有一篇缩写文章,将一篇1600字左右的文章,改为600字以下、500以上的短文,考题分数占30分。其他的题有加标点、填词、填适当的关联词、改病句、翻译古文等等,做的感觉还可以,其中有一道古文翻译,我没有什么古文功底,可是那题讲的故事我知道,就连蒙带猜的写了答案。 下午最后一门英语,由于我报考理科,当年英语只是参考分,我也根本就没有复习英语,直接就是免考。

考试一门一门的进行着,中午我回到知青点吃午饭还能休息一会儿,三天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当我离开考场时,监考的老师告诉我,如果这个教室有一个考上大学的就是你了。可是我一点也不敢放松自己,我觉得考题不难,对别人也一定是容易的,能不能上大学最终大家还是要在分数上较量,这是全省范围考生的较量,后来各县公开的成绩表明,修武县考生的成绩比邻县武陟县差得很多,武陟县在文革前就是河南的高考红旗,传说是文曲星下凡的地方。      

考试后我就从马范桥回家了,那段等待的日子是人生迷茫的时间,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在家里和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一起对题,回忆做过的题目,核算考分,大家都说我肯定能考上大学,只要在在家里继续复习功课等通知就行了,不要再回农村干活了。可是我不敢在家里等待,稍事休整我就赶回马范桥开始劳动了,我害怕在劳动表现上有人在档案里从中作梗。我们马范桥知青的带队干部贾立士老师当年也被抽调去参加河南省的高考阅卷工作,他阅卷回来后也托人转告我,他看到我的成绩了,准备上大学吧。可是我没有看到成绩通知仍旧放不下心来。我每天都在农田里劳动,心里期盼着高考成绩通知。     

 八月里的一天,我正在玉米地里改沟,也就是给玉米浇水,水泵抽出井里的水,沿着垄沟流入玉米地里,浇地的时候,我扛着一把铁锨跟在水流的后面,主要是看守着水流,以防止干透的田埂处跑水,到高一点的地方需要挖出一些土让水流过去,太低的地方还要挡一挡防止积水过多。长长的玉米地有一里地还长,我正钻在玉米地里看水,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出来一看是郭振勇,他告诉我,公社通知让我去取成绩单。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放下铁锨就往公社跑,终于盼来了高考成绩单。       

 和现在的录取程序相比,河南省1978年高考录取还是很人性化的。高招办先通知考生的成绩,然后公布预选分数线,分数在预选线以上的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以及分数线选报志愿。还有一点儿与现在不同,那就是虽然名义上是高考,但招生的学校还包括中专。因此分数线也从低到高分为中专、大专和普通本科和重点大学三级。1978年河南省的分数线中专好像是250多分,大专和普通本科291分,重点大学340分。高考分数公榜是一批一批出来的,最先出来的是重点线,记得我在县里看到张贴出来的红榜上只有十几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是本地学生,其他的都是知青,我们公社也只有我一个人上榜。我的分数381.5分多超过了重点大学40多分,应当年该算是比较高的。政治77语文67.5数学66物理78化学93。但是我们相邻的武陟县上第一榜的考生人数是修武县的好几倍,我能上个什么大学还是挺困惑的。      

 每个考生允许填报的志愿包括重点大学5个,普通大学5个,大专和中专若干。我该怎么填志愿呢?我一点也不懂。参加高考我想的就是早日离开农村,如果77年冬天我能进入一个中专,当时我也会心满意足的。现在我可以选择了,首先的想法就是我要自立,我已经23岁了,不能总靠着家里吃饭,军队的院校管吃住和学费,因此首选的是军队院校。学习什么专业我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我长期在农村生活弄了一身病身体比较差,我就想学医。于是我就准备把第一志愿报为第一军医大学,当时学医并不是热门选择,录取分数也比理工科低一些,我连第一军医大学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只是觉得第一就是最好的。

可是家里却不是这么想的,父亲的意见还是搞航空好,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中国第一所航空发动机学校,加入了国民党的空军,1949年又参加了解放军空军,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的工程技术干部,一直就工作在中国的航空事业之中。反正我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按照父亲的建议改报了航空,第一志愿是北京航空学院,接着是南航、西工大、昌航、沈航、郑航等等,那时候大家对于大学报考录取的要求都不懂,很多人并不了解学校和专业是怎么回事,都是按照自己想象的去报志愿,而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也并不一定按照你报的专业录取。

 体检是在修武县医院进行的,只记得有一位医生为我检查腹部,按过了肚子对我说,你有胃病,胃下垂。当时把我吓得够呛,千万不要体检不合格啊,接着那位医生又说,不要紧,不影响录取,我的心一下子就落了下来了。除了体检还有政审,漫长的等待,不知道会在那里被卡了下来,父母也一直很关心我的录取情况,托了人到北航招生办打听消息,后来北航在郑州负责招生的同志回话,等通知书吧,已经录取在北航107专业了。        

那个时候,像北航这样的国防军工相关的学校,专业都是保密的,报志愿时只能填到学校为止,上什么专业都是学校决定的.北航107专业就是北航一系焊接专业的代号,一系是材料系,当时发通知书的时候焊接专业还在一系,等到我们入学报到时,焊接专业就已经改为702七系制造工程系焊接专业了。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已经是九月中下旬了,只记得玉米已经收割完了,马上就要播种小麦。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公社办理户粮关系,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只是听到有人说公社主管知青工作的副书记扬言,徐X能不能上大学就是他一句话,我想他已经没有能力决定我的命运了。这多亏了邓小平定下来的高考录取政策中,特别是取消了单位批准这一条,要知道当年这位公社副书记是多么的厉害,这个过去部队里的团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受到处分转业到高村公社管知青工作。据说他到青年农场视察工作还会给女知青检查身体,他到我们村里来,我从来也没有和他搭过话,他并不认识我,可是他却可以决定我的命运。

相关文章

  • 死亡

    小时候住老楼,我家在一楼,有一扇窗朝向院子。我自己在屋里玩的时候,经常会从那扇窗看院里的动态。当时有个老头,他每天...

  • 老屋里的记忆

    上坟祭祖仪式结束,一家人习惯的来到久违的老屋前,急切的打开街门,门道里散落着几件邻居家的家什农具,院子里布...

  • 我的1978

    黑灯瞎火的,即使点着蜡烛,土屋里还是很昏暗。这时,生产队的骡马都填过草料了,热闹的村子也慢慢睡下,但作为生...

  • 我的1978

    1978年,那年我十四岁,上初中二年级。 我的学校名字听着让人觉得土得掉渣,每次填表就不想写“白潭公社...

  • 2021-05-28

    记忆中的祖屋 在我幼年至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曾祖父建造于清末的祖屋里。 我家位于村中心的王家胡同。是...

  • 家有4个高考崽

    不错,就是今年,就在明后两天,我家有4个高考崽要奔赴战场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家根本没有什么需要高考的孩子,老...

  • 老姚,老姚

    老姚,今年估摸着有六十了,或许年纪更大。他住在我家前面一幢的三楼,我家住在二楼,这样一来,我可以在我家的厨房看见他...

  • 老厂

    越来越不愿意回厂里了。 发小,同学,同事都还在厂里,但,就是不愿回去。 记忆里,1978年,全家随父亲转业安置到厂...

  • 我家土屋里的动物世界

    齐帆齐微课 第2周 第一节课堂作业:写写童年的趣事 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一个大四合院的槽门口,卧房是木屋,而厨房则...

  • 我的高考记忆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每年6月的6 、7、8这几天不仅对考生是场严峻考验,对于家有考生的家长也是场严酷的期待,这一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家老屋里的记忆3-8:一三四厂三号楼(1978我的高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b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