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另译作:局外人)
四月读书三:异乡人
荐书说是法学人的必读书目,所以才买回来,所以才迟迟没翻开……
其实只是男主意外涉身一件凶案,小说后半段是庭审过程的描写,但是要反映的并不是法学范畴的问题。
看完,我的感受很简单:书很好,翻译也很好,许多内心的变化通过外在景物描写来体现,敏感细腻,抓人心魄;故事似乎蕴含深意,加缪确实是大家手笔,可是男主的怪异行为,我觉得说不上来的别扭,既为他委屈(正如封面上写的: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可是他又似乎不是个值得同情的人;那些审判他的人,是那么的可恶,可是他们似乎又很合乎常理和正确……
理不清要表达的东西,只觉得荒诞而混沌,唯一清晰的,是这本小书封面上那个叼着半支烟的男人,侧脸凝望,眼神冷漠又似乎深深包裹着有戒备的温暖,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抚摸他有浅浅皱纹的脸颊,那应该是冰凉的吧……
豆瓣书评都很精彩,摘录片段:
呆在那里,还是走开,结果一样-----加缪《局外人》
局外人的眼光完整的还原了这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
愚昧和死亡混杂的气味渗透在生的每一个细节里
生活中所有令人难以忍受的细节都被语言的慢镜头放大和重现
整个故事被安排在炎热的夏季 这个季节充斥着令人发狂的暴烈阳光
以及众多无所事事躁动不安的灵魂
邻居的混混与姘头在做爱时将口水吐在对方的脸上
在肮脏狭窄的楼道里尖叫着厮打,满脸是血 迟
暮的老人与他浑身长满疮痂的狗相依为命,最终失散
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都是这样相互依赖又相互憎恨着
让我们看清了生命可以多盲目 存在可以多荒谬 伤害可以多彻底
默尔索之所以成为对世界疏离的局外人
归根到底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厌倦的姿态甚至算不上是拒绝
只是一种无数次尝试后,最终认命的惰性
这厌倦来源于对生活本质的认识
因为认识到生活不能因为人的作为而有所改变
于是放弃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只求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作为的活下去 活着,就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默尔索在这样的世界里,选择做一个局外人
他不再关心生命的去向与意义 比起生命的意义来说,感官的欲望才是我们每一天无法回避的事实
与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整夜守灵带来的疲倦与困顿 足以淹没母亲的死亡所带来的,早已经有预料的悲伤
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一切矫饰的感情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他不想掩饰,也无所谓掩饰 就像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与她结婚 他说,怎么样都行,纵使他晓得她会不高兴
然而这就是他内心真实的回答 其实,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回答
这个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被夸大的感情与道德
人们统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我们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带上了浓重的戏剧化和形式化而不自知
我们害怕别人认为我们偏离了主流世界的价值观 害怕被隔离化被边缘化
所以强迫自己成为这个世界认可的人
耗尽一生的心力去争夺那些荣耀的标签
纵使有许多人标新立异嚷嚷着做出各种叛逆的举动
却不过是对这个世界另一种更为时新的媚俗 但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错
加缪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这个虚假粗糙的世界像一台绞肉机
他不能允许任何真实独立的个体和感情的存在
他机械残忍的,日复一日将这些个体绞碎在群体中 成为面目模糊不分彼此的肉泥
最终的结局是我们一起老去死去
成为那个与狗作伴的孤独老头
那些在养老院里散发腐朽气味的老人
那些在墓地中静静躺卧消失的白骨
我们一再的呼唤,世界固执的沉默
我们的生命与它无关,我们的痛楚与它无关 最终我们发现,世界真的只是一架荒谬的机器
于是我们渐渐变成放弃世界的局外人
默尔索最终因为人们的指控被剥夺自由,判刑处死
他甚至不是什么斗士,也从来没有控诉和反抗过什么
但仍然被强大的粉碎机毫不留情的毁灭
说到底,谁能够真正的做一个局外人呢
我们都在这片生之荒漠上艰难跋涉
暴烈日光劈头盖脸的炙烤着这具肉身
清凉的美好终有一天还是像所有的水滴般蒸发,消失无踪 但我们不能停止,我们仍将继续
哪怕只是为了这些荒谬的意义,为了这些残忍的温柔
书评看完,豁然一些,反思自己没有这么多的感悟,是不是因为我也属于审判者的那一伙“既得”群体,依仗着某些道德的凶器混沌的简单过活……
有些为自己担忧,又有一些勇敢长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