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谚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比喻什么样的父母生出什么样的儿子,也比喻什么样的师父,教出什么样的弟子。事实是这样吗?
高老爹说起他的父亲时经常用的一个形容词就是懒,“他太懒了,二十多亩地,三个儿子,他要是领着啊一家人好好干,咋会不够吃呢?就是不想干活,正干着活类,去挑水去了,结果一撂扁担,说跑就跑了。”
而说到他自己,画风一转:我从小就勤快啊,我才七八岁的时候,俺爷一个人种了十亩地,我经常去给他帮忙,他仨儿子,就你爷他弟兄几个都不怎么管。
听起来好像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他却一点没有扭曲事实。高老爹一辈子不善言语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的远远比说的多得多。因为对自己父亲的懒很反感,又一直觉得他对母亲不够好,有时甚至动手。所以他在自己的婚姻里认定的是双方平等,他工作养老婆孩子,妻子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一回家,立马开始做饭。几十年早上几乎没有让媳妇儿起来做过饭,因为老婆平时身体不是多壮实,家务活他可没少干,关键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街坊邻居包括岳父岳母都认为找对人了,除了太老实不会说话。年轻时,整个国家经济状况都不太好的时候,养活六个孩子,高大娘确实没少为难。孩子大了,整体经济提升,家里状况好转了,高大娘也算跟着高老爹享了一二十年清福。
从高老爹的身上,我们就不能仅从遗传角度看问题了,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最重要的是高老爹主观上选择了与自己看不惯的父亲不同甚至相反的婚姻观和家庭观念。
结果也可想而知,他母亲五十多岁撒手人寰,父亲孤独终老到八十多岁。尽管有几个儿子给寄钱,女儿也离的不远,但一个人的滋味肯定不会多好受。而高大娘陪伴高老爹将近七十年,两个人岁虽也有过生气,但都是女的爱唠叨耍个小心眼,嫌男人整体不说话。高大娘离世时八十过半,而高老爹呢,一帮孩子环绕,平平稳稳过到九十多岁,还一直能自个照顾自个儿,岂不幸福。
所以所谓遗传,有没有作用?回答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辈人所有的风格都自然地遗传下来,有些固定的比如长相可能难以改变,但性格方面还是具有一定能动性的空间。特别在成年之后有所甄别时,要往哪方面发展,还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只要你不总是拿遗传背锅说事儿,只要你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知,还要有勇气,做到反其道而行之,也完全有可能。或者这也算是一种变异吧,属于主观能动性的筛选,但它更多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一左一右的观念。观念指导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