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每天写1000字忘忧社
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孩子

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孩子

作者: Lucky幸运草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5:29 被阅读0次

一个来我这里上补习课的高三女孩子,只上了一节课后就提出换老师的要求。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揪了一下,着实失落和难过了一秒钟。

一、收拾自己——安放内心

但很快我便冷静下来。我问自己,现在我要怎么办?如何安放我那颗觉得受伤的心?是逃避还是面对?

消极后退和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我不把问题搞清楚的话,下次这种场景可能还是会上演。我不能让情绪蒙蔽了双眼,逃避的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我可以选择——就当这次是被饿蚊子叮了一下,等包消了内心也就不痛了。

可是下次呢?下次乃至以后,难道我能杜绝所有蚊子存在吗?

不能,既然不能,我就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自己失误的地方。面对现实,改进方法,避免下次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

问题既然发生了,就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心底有灼热受伤感的时候,恰恰意味着学习的机会到来了。如果我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逃避问题,那么未来,面对同样的场景,我依然会痛、会害怕、会逃避、会惊慌失措……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受伤一次,撕裂伤口,剪掉已经流脓的腐肉,擦拭消毒干净,重新包扎,打碎重建,彻底让伤口愈合,从此遇到如此境遇,便不再疼痛。

二、回忆过往——查找线索

好吧,收拾好了心情,现在来回忆过往那节课,和孩子在一起,我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记得,在最初接收上课通知的时候,我从咨询部了解到的信息是:孩子很懂事,家庭条件不大好,拿出这么点学费实属不易,但学习很努力,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配合老师,乖巧听话。

我听到这里,还调侃地表示“孩子只要知道配合就好!不然要我总是费劲地把她的思绪,从外部世界拉回到课堂上,那该多累啊……“

因为彼时,我正在疲惫的应对一个颇为调皮的孩子,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乖巧听话的孩子,肯定会让我省心。

当天上课,她一走进我的办公室来,我没有进行任何铺垫,也没有做自我介绍,更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就急匆匆开始上课了。我以为她付钱听课就是想要快速的获取知识信息,我以为……

我以为我以为,可是我理所当然的以为,竟然使得自己被现实狠狠掴了耳光。

课堂中间,我也没有跟这个听话的孩子,做任何课堂以外的交流,没有给孩子说话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除了问询其是否听懂我讲解的难点和重点外,就剩做题和讲解知识点了。在课堂最后,我留了作业和详细强调作业要求。我记得,我当时告诉她:必须要准备一个专一笔记本,用来记录听我课堂内容后整理的笔记,听完我的课一定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做课后笔记整理。下次上课要把笔记带来课堂,我要进行课前提问……

关于课堂全部的回忆都是讲题讲题讲讲讲,我在想我问题出在哪里?看起来我好像做的蛮完善,就是一个教师该做的教学常规要求,可是感觉好像非常平淡。我问自己:如果换自己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和我一样的老师给我上课,我会有什么感觉?

瞬间,我就明白,我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冷冰冰无感情。

三、内向的孩子,容易被我们忽略

失误一——课前没有做充足的思想准备

在见这个孩子之前,咨询部告诉过我,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差,拿出学费是很困难的事情。当时我并没有仔细想过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理所当然的认为”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他们会更懂得主动学习的道理。

于是,我也就忽略了孩子在心里上存在问题的可能。此刻再反思回忆,突然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和当年正上高中的我很相像。

当年的自己,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度都很自卑,很敏感。胆小懦弱又克制。对外表现一向是乖巧听话,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从来都不逾矩,可是内心却极度孤单和寂寞。

家庭贫穷带给自己自卑,让自己的视野受阻,更带给自己过思想上的压抑和精神上无益的损耗。当初的我功课不怎么样,学习总是很没有效率,理解力差,思维面特别窄。记得当时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很敏感,别人随便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刺痛我的心。我把大量的精力都浪费在了这些外在虚无的感觉上。而这些感觉只会让自己更消极和不专注。越敏感越容易受伤,而越受伤也就越敏感,当时的我一直处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许多许多年……

人的精气神总量是一定的,当我把精力大部分都倾泻在那些无意义的感觉上时,也就没办法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在学习上了。那么学艺不精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现在可以理解这个敏感而内向的孩子了。但为时已晚,在孩子的内心,我已经被打上了”不可亲近“的标签。

越回忆我越确定也越疼痛,因为我伤害了一个孩子,当时的自己实在是太疏忽了!

失误二——开场无铺垫和暖场

刚一见面,我没有做任何的开场白铺垫,没有询问对方的意见和观点,这会使孩子感到我和她常见的学校老师一样,强势凌厉仿佛没有感情。

孩子们在高中这个时期是心灵最孤单的年纪。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都会渐渐感觉,他们和任何人都不一样。包括他们的父母。他们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孩子们会觉得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他们,他们很容易在这个年纪把自己的心紧紧包裹起来。尤其是内向而敏感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可能更孤独更敏感,更需要细心呵护。

很多孩子在这个年纪都会有了小隐私和秘密,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他们都不会轻易分享。如果遇上不通情达理的父母,他们会在父母面前完全隐藏内心的一切真实想法。父母大概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此时的孩子,内心本能渴望寻找他人的认同和理解,而学校里的教师们,长久以来,倾向于更关注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他们会忽略这些一向都听话乖巧的孩子们。

学校老师一个人要管整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注意到每一个孩子。家境状况不好的孩子,一般都会表现的很规矩,很克制。他们或许也处在长期压抑自己想法和感觉的日子里,很难有机会和学校老师,有深入的相互了解机会。所以,他们往往更敏感和孤独。

所以我猜想,我在上课伊始,就已经让孩子的心距我千里之外了。

我没有问过孩子原本有怎样的学习习惯,喜欢怎样的相处方式,我该提前询问如果我这样……给她讲课,她是否能接受和喜欢?

在她看来,我是个极其陌生的人,我们并不熟悉。但我却像是将军对待士兵一样的口吻强硬要求她必须做什么,现在想起来,实在是自己太自不量力了。我当时的表现太强势和凌厉,一点也不温和。

想想看,在孩子心目中我可是张白纸啊,没有给孩子进行任何铺垫和介绍,没有进行任何的热身和暖场,就强硬而直接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我又是谁?凭什么理直气壮而又颐指气使?

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就搞砸了,我扮演了一个被孩子所惧怕和逃避的老师,换了当年幼小的自己也一样会害怕这样的老师。

我怎么就扮演了一个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样子呢?

于孩子而言,我的行为伤害了她,她觉得不被尊重,她会感到压抑,感到在我面前没有平等而自由的说话机会,她找不到放松自由的学习状态,这不是她花钱进行学习的初衷啊。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我是花了钱来享受学习服务的,我当然要找一个让自己更轻松、自在和快乐的方式啊!”这是人之常情。

但我却犯了忌讳——缺少了和人相处最起码的礼节和尊重。

我只是简单偏面地认为”孩子家庭条件差“就等同于”学习主动性好“,然后就完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就连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礼仪,我都完全忘记了,这是最大的失误!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在没有认可和信任面前的这个人之前,他们如何能相信和认可,从你嘴里说出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呢?曾经,我也常说,孩子在上学阶段很容易“爱屋及乌”——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老师讲解的所有课程,给他留有独特感觉的老师,会使他的学习莫名其妙地更加具有主动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切的美好都是附加在人性之上的,知识也会因为一个人的魅力而变的有神秘和有趣。当然知识还是知识本身,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因为在不同人的手里嘴里,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吸引力。这就是个人魅力的作用。

而当天在课堂上,我就只像是一个强烈的知识信息电磁波发射场,强烈而迅猛的向外传输和倾倒我的信号,我以为我发出的所有电磁波,孩子一定可以接收接纳和接受。可事实上,孩子根本没有带接收信号的天线!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己还认为——我讲地非常好啊,我能把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我竟然天真地以为,专业上优异的表现可以让任何人认可我的职业魅力……

我竟然,忘记了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性,多么痛的领悟!

人生败相,非懒即傲。我是太傲了吧。

在任何陌生的人和事面前,我们都要有足够的尊重和敬畏。无论我们有多少专业方面的知识,都不能忽视人类最起码的尊重和礼仪。这是人类相互之间能在一起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和成年人交流还要做铺垫做暖场呢,何况是在青春期孤独感爆棚的孩子们面前。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细致耐心的呵护和尊重。给他们说话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被认可和尊重。

失误三——知识无疆界

另外我需要改掉一个思维误区——孩子家长是花了钱的,我要尽可能多的讲考试需要掌握的那些知识。

这是极其错误且本能上都意识不到的想法。可是我确实在无意识下就是这么做的。

要知道,和孩子沟通课堂知识以外的内容是必要的,不是浪费时间。承受繁重的学业负担本就是要先打通孩子内心关卡的。

其实很多成绩有问题的孩子,并不是学习本身有什么毛病。而是孩子们大多无法从心理上,认可、接受并重视学习这件事,不能情愿地接受也就没有主动性,那也就更谈不上会主动反思学习方法层面的元学习能力了,他们在学校里,多半只是机械地疲于应对。

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满堂灌,填鸭式地塞给孩子枯燥干瘪的知识,其实是在为难孩子。

在课堂中,如果孩子听课听累了,在听懂学会打通了一个很难的知识点之后,不要急于赶进度,而是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和孩子聊聊。不要以为人家付了钱就是要只听你絮叨知识的,那不过是人家付钱给你享受服务的一个方面。他们还要轻松愉快的学习感觉和氛围。这是我们作为更贴近人性、个性化辅导中心的老师们要做的事,我们灌输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言传还有身教。

作为老师我们也更知道,人也只有在身心最放松的状态,思维才最活跃创造力最好,学习效率才会最高。

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我们不是说教者,我们是他们的朋友,耐心倾听孩子们说些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在学校经历的人和事。倾听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欣赏。让孩子感到和你是平等的关系,在你面前不需要担心说错话,在你面前他们无拘无束,这是和孩子建立信任感的基本方式。

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的人生观,聊聊自己曾经经历过什么难以忘怀的事情,从中收获过什么,我们是如何反思和认识的。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无形中会影响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也可能会改善他们对待学习这件事的看法,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任何孩子都需要关注,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教育心理学上,研究人性,首先就要先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是独立于父母之外而单独存在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力干涉他们的自由和独立。

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别致的,因而从古到今教育学史上都有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吃一堑要长一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秘密花园,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神秘的书。我们要带着一颗平等的心,去和每一个孩子相处,我们不该忽视任何一个,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听话和乖巧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tn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