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感录感悟简友广场
重读《大学》经典,内心清凉

重读《大学》经典,内心清凉

作者: 泉水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21:26 被阅读0次

今天周六,整理书桌时,翻到了《大学》,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再次读了一遍第八章,修身篇。说起“四书”,恐怕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不多,就是年龄稍大的70后、80后,估计能完全回答上的也不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修身之基础,齐家之法宝,治国之纲纪。

《大学》第八篇原文如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重在修心。之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是因为内心积存着愤怒就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心存恐惧也不可能端正;心里受喜好的影响也不能端正;心存忧虑也不能端正。

心思不能端正,就好像心不是自己的一样,虽然你一直在看,却任然看不到什么实际的东西;虽然在听,却好像听不到声音一样;虽然嘴里吃着东西,但食不知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说,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

儒家倡导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基础是修身,与佛家的修心同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一屋不能扫,何以平天下?可见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先修心,修心务必先要正心。正心则须无愤怒、无恐惧、无好乐、无忧患。为正心点出了要害,就是要定心,定则慧生。佛家讲“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解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则为禅定,即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产生贪嗔痴及各种妄念,从而发生愤怒、恐惧、好乐、忧患。

《心经》:“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有恐怖,故远离颠倒梦想。”可见,身在红尘俗世,要做到心无挂碍,是何等境界啊。《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表达的也是因为外尘,不能自主,不能心定。古老的传统文化,先贤圣哲的智慧,高度就在那里,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描述罢了。

读着这些经典,在炎炎夏日,给人一种内心的清凉之感。想要开启智慧,让人觉悟,务必外息诸缘,放下难得之货,在大定中方显智慧。通达“即在物中,又在物外”的境界,做到“身在红尘,心披袈裟”,此生再无挂碍,圆通圆满。

相关文章

  • 重读《大学》经典,内心清凉

    今天周六,整理书桌时,翻到了《大学》,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再次读了一遍第八章,修身篇。说起“四书”,恐怕现在的年轻...

  • 重读经典-《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 晨读《大学》什么大学?一直被误解

    今天第二遍重读《毓老师说大学》这次读又发现新的秘密,关注点又不一样了。 经典就是经典,什么是大学,给个详细的说明?

  • 经典重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一部宣扬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的重要经典。我早前读过一次,感觉晦涩难懂,如云里...

  • 重读《大学》

    《大学》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zhān bǐ qí yù,lù zhú yī yī),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 重拾经典之水浒传

    文/白桦林 2017-2-28 重读经典的意义,不再是猎取故事之离奇,而在发现故事背后的人文。重读经典...

  • 250:《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笔记十

    为什么要读经典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

  • Effective系列经典著作,铺就程序员殿堂之路

    Effective系列图书是我们学习中难以绕开的经典。经典书籍需要不断被重读,因为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体会。本文...

  • 重读经典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

  • 重读经典

    近日看了些热播剧,纯粹是抱着消遣娱乐的态度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诚然剧中靓女帅哥你侬我侬灯红酒绿浮华繁胜景象,确实吸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大学》经典,内心清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ae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