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且有实力者则无敌于天下,
智慧且有方法者则无忧于人间。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仁者无敌,
并不是说仁者功夫很高,
天下没有可以抗衡的对手!
而是说,
一个内心充满仁爱且实力强大的人,
他的眼里没有敌人!
这与佛法的“慈悲”,是同样的含义。
同样,智者无忧,
并非没有一点忧愁,
而是看透前因后果,
明白事物发展规律趋势,
明了自身实力把握程度,
所以能了然于胸淡然处之了。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在仁者智者眼里,
一个善良的人,
在六道轮回中受苦,
是值得同情和需要拯救的!
而一个恶人,
同样在六道轮回中受苦,
而且恶人受“心魔”控制,
其痛苦更远甚善人,
更应该被同情和拯救!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爱的反面是恨,
所以佛教中不讲爱,而讲慈悲。
据说某次战争后,
有人向上帝祈祷降罪于敌人,
她的母亲听到后很生气:
“你不应该祈求上帝降罪于敌人,
而应该祈祷上帝感化他们,
把他们变成善人。”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你是希望出现一个恶魔一口吃掉他,
还是希望出现一个佛祖,
把他感化成一个善良的人,化敌为友呢?!
慈悲是“无缘之慈,大体同悲”,
如果我们看到善人就欢喜,
看到恶人就憎恶,
那只是小爱,而不是慈悲。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
彻世机枢,如一滴投于巨壑。
很明白地把世间的聪明和智谋,
与佛家的“般若智慧”分开了。
大多人喜欢以聪明自居,
喜欢聪明人,赞美聪明人。
其实,聪明是最没用的东西,
聪明不能给你带来朋友,诚恳才能;
聪明不能给你带来财富,勤奋才能;
聪明不能给你带来快乐,智慧才能。
聪明只会让你心存侥幸、
想走捷径、看轻别人,
所以苏东坡年老时感慨: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如何分辨聪明和智慧呢?
如果一种“用心”,让你心生烦恼,
让别人不舒服,那就是聪明;
如果一种“用心”,让你自己自在,
让别人欢喜,会“与人欢喜,自己自在。”
那就是慈悲!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人生悲智双运、悲喜欣集,
有两条总揽全局的主线:
一条是以大悲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
一条是以性空为主题的智慧之法门。
这两个法门互为前提,相依不离,
在佛学中称为“悲智双运”。
慈悲和智慧的关系,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
好比水分和种子的关系,
没有慈悲的“水分”,
智慧的种子无从发芽,
而没有智慧的“种子”,
慈悲就只能是一潭死水。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智慧不起烦恼
因此,人生万法合一,
是慈悲和智慧的高度统一,
武能克乱,文能怀远,
智健仁雅,恒毅强善,
怀菩萨之慈悲智慧心肠,
行金刚之霹雳止恶手段,
方能没有敌人、了却烦恼……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此乃佛语,大意是:
即使探究了所有的玄理(佛理),也就像把一根头发放在太空中一样;即使把世界上所有的玄机都参透了,也就像把一滴水扔到深山中一样——都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佛是讲究出世的,把世间的一切看得很透。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必劳神费力,不必因为有了点心得就觉得了不起了,人的功力与大千世界相比,是不足为道的。
新的时代,我们还是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无常中把握恒常,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有为中营造推进自然无为之美境。
仁者无敌•智者无忧
我们要将:
嗔恨心改成慈悲心,贪欲心改成喜舍心,
排斥心改成包容心,计较心改成随喜心。
心念改变,知行合一,
智仁双修,强善恒毅,
当下就已改变并强大我们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