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同,不相,方为大同

不同,不相,方为大同

作者: 志伟聊价投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17:39 被阅读0次
别开生面

前几天读了一篇关于《论语》的文章,其中关于阐释“不同”,“不相”的理念是极其深刻的,受益匪浅,与各位分享一点心得感悟。

不同,不相”是来自《论语》中的一段,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详解:这句话,《论语》成书以来,其断句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成“善恶邪正之间不能合作共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等等。

而以上的解读其实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被绝大数人所误解了,这也非孔子时期的本意。

把“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当成一个精英小团体了,把“圣人之道”当成了小道、私道,这是和《论语》、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驰的。试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为谋”,那何谓“和而不同”?难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个叫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组成的精英小团体里玩的一场无聊把戏吗?

泰然自若

所以,真正的解读方式应该是:

首先断句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问题,关键是把“相”字当平声,当副词了,而这只是“相”的后生义。“相”,去声,本义是“观察”,引申为“根据外貌判断人的命运”,然后就有了“选择”的意思。这里的“相”就是“选择”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选择”。“谋”,就是“征求解决疑难的意见或办法”,引申为“谋划、商量办法”等。

整体解读含义就是:君子圣人之道,应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并不以表象(世俗眼光)来对待,从而一起共融共谋解决问题。

不同,不相,方为大同

感悟启示:

一、圣人之道:不相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假设的标准,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见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据思想、观点、意识形态、经济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圣人之道”相违的。

那么“不相”在我看来就有两个维度:

1、不以外相的标准看待自己。

2、不以外相的眼光看待别人。

世俗当中就有无数的标准,有车否,有房否,名牌大学否,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国企还是民气,创业也分A,B轮,投资也分天使,VC,PE。

更有每种兴趣圈子的亚文化,骑车的装备,旅游的国家,攀比评判,靠世俗眼光分为三六九等,在社会的各个圈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人们也容易乐此不疲,趋之若鹜。

而这些背后是什么?

根植于每个人脑海中虚无的价值观,以财富,学识,等级,阶层划分出来的世界,在佛学角度来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统称为人们主观臆测出的“幻象”。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得道呢,当然也就是破相了,打破常规世俗标准构造的世界标准,就是不以财富贫穷,学识高低,意识形态或思想等标准,来评判周边的人和事。才能达到获得真正的大道,常人也因为很难做到,所以活在各种各样的牢笼之中,不可自拔。

那么怎么样做到呢?

先对自己不相,不以财富,地位,学历,穿着打扮等等现象的不同来看待自己,将自我活到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客观本质,不着相,不拘泥于表象来做自己的决策,只为探索更为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自我,逐渐走向真正自尊和自强。

当自我自尊自强之后,我们才能对待别人“不相”(不以财富,地位,学历,穿着打扮评判别人),才能互相不相,从而达到兼容之道,包罗万象,进而获得更大的“道”(这里的道泛指一切,或财富,或朋友),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会去“选择”的、也不会去强迫“一致”

大美山河

二、圣人之道:不同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联系的,“不同”是“不相”的实现,“不相”是“不同”的前提。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否则,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么怎么可能有“不同”?其结果只能是某种抽象标准、某种统一模版克隆出来的玩意。而只有终于能达到“不同”,这“不相”才有意义,才能实现,否则这“不相”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成了一句口号。

“圣人之道”,归根结底是以“不同”为基础的,只有“不同”,最终才能实现“大同”,“大同”的关键不是“同”,而是“大”,包罗万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让花只有一种颜色、鸟只有一种叫声。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无其“大”,就无其“不同”。无其“不同”,就无其“大同”。

所以,古人的智慧对于当下我们的启示就是,用包容开放性的心态看待一切合理存在的事物,或思想,或选择,或领域。

因为每个不同维度的小世界,组成起来的大世界,才是更为完整和真实的世界,任何单一的视角和维度,都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真相。

尊重每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人,他可能没有你更有财富,没有你更有学识,没有你更有地位,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为什么我们总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都有其闪亮的光点,或许在某一刻就可以照亮彼此某一处的阴影,洞见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圣人之道

总结:

大才能同,大才能融

圣人之道,是兼不同而大同

先不以”相“对待自己,方不以”相“待人待物

先兼各方”不同“,方能获大道、大同

我想,按照这样的格局思想

我们的世界是否从此别开生面

获得一种以”自我”为原点,洞开另一番好光景呢

或许困苦与希望,光明与黑暗

只在这咫尺一步!

相关文章

  • 不同,不相,方为大同

    前几天读了一篇关于《论语》的文章,其中关于阐释“不同”,“不相”的理念是极其深刻的,受益匪浅,与各位分享一点心得感...

  • 和而不同 方为大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这句话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 大同,不同。

  • 大同,不同

    说走就走的旅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有一年没有离开北京出去旅行了,感觉是时候该出去...

  • 大同,不同

    说走就走的旅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有一年没有离开北京出去旅行了,感觉是时候该出去...

  • 年尾赞

    天下大同 大同不同 时运大通 大通大同

  • 大同与不同

    小时候每年快要到端午节时,母亲都会特别忙碌,采粽叶、泡糯米、准备麻绳等。看着大木盆里一片片粽叶,泡在水里,身上发出...

  • 不同又大同

    东方文明、 移民文明, 说到底 都是辉煌的开源文明。 我说民族, 他说种族, 还不都是异曲同工? 没有共同的敌人,...

  • 可能吗:大同世界怎么实现?

    王建平:《大同的根据》 人的大同是一个遥远的理想,当人渴求大同的时候,恰恰是人大不相同。既然人不相同会导致冲突与祸...

  • 大同-大不同

    周末两天短促的时间,和同事一起两人直奔山西大同。 一,悬空寺 二,北岳恒山/万峰领 三,九龙壁 四,古城小巷(此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同,不相,方为大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og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