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裹着初夏的温热掠过发梢时,我们果断选择了反向旅游——不去热门景点数人头,而是带着孩子回到老家。下午四点,热浪减退了,于是我们带着公婆一起去老家旁的汝河河畔走去。
河畔的风最先接住我们。青青的草甸沿着河岸铺陈开来,不是那种刻意修剪的草坪,而是带着野性的蓬勃绿意。草尖上还沾着午后的阳光,像撒了一把碎金。远处的牛群正低头啃食着鲜嫩的牧草,脖颈间的铜铃随着咀嚼的动作轻轻摇晃,“叮当”声混着草叶碎裂的沙沙声,在旷野里织成一张柔软的网。牛儿们偶尔抬头甩甩尾巴,湿润的鼻尖上还挂着几丝草茎,眼睛像浸了溪水般清亮,慢悠悠地看我们一眼,又低头沉浸在自己的青草世界里。羊群则更显灵动,雪白的身影在草甸上移动,像一朵朵游走的云。
汝河的水是极清的,河底的鹅卵石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圆润,阳光穿透水面,在石面上织出一片片晃眼的光斑。水鸭子最是自在,三四只结伴浮在水面,橘红色的脚掌划开水波,身后拖出一道道细长的涟漪。它们时不时将头扎进水里,再冒出来时,嘴角偶尔会叼着一尾银光闪闪的小鱼,脖子一伸便吞了下去,接着便昂着头,得意地“嘎嘎”叫上两声。河面上,蝴蝶和燕子是最灵动的舞者。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在阳光下变幻着色彩,忽而停在草尖上,忽而又被孩子的笑声惊起,扑棱着翅膀飞向河对岸的野花丛。燕子则贴着水面低飞,剪刀似的尾巴偶尔掠过水面,便剪出一圈圈细密的水纹,惊得小鱼们慌忙躲进石缝里。
孩子早就按捺不住了,握着捕蝶网,跌跌撞撞地往草甸深处跑。网兜在风中轻轻晃动,惊起一只只白的、黄的蝴蝶,像一片会飞的花雨。“妈妈,妈妈!快帮我拦住那只蓝色的!”他的笑声混着喘息声,在旷野里传得很远。我坐在河岸的杨树下,看他追着蝴蝶跑成一个小点儿,又笑着跑回来,网兜里偶尔会有一两只调皮的蝴蝶,却总是在他掀开网兜的瞬间,扑棱着翅膀飞走了。他也不恼,甩甩汗津津的头发,又蹦蹦跳跳地追向另一只停在蒲公英上的蝴蝶。阳光穿过槐树的枝叶,在他的发梢上织出一片金色的光斑,映着他红扑扑的小脸,像一幅会动的油画。
坐在河边,看云絮在蓝天上慢悠悠地飘,听河水撞击石头的哗哗声,闻着青草和野花混合的清香,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格外珍贵。去年五一,小姑子一家来了,那日也是如此热,午后她家的三个孩子也跟着我们来过,那时的河畔更显热闹——几个孩子追着蝴蝶跑,摘了蒲公英吹着玩,还把脚丫泡在河水里打水仗。小姑子说今年五一本打算来的,只是担心路上堵车,想想还是算了。只是她家的孩子闹着要来,也难怪,去年她家几个孩子蹲在河边,用树枝拨弄着水草,忽然抬头说:“妗妗,姥姥家还怪我好玩呢,明年我还来!”我笑着拿出手机,拍下他蹲在草甸上的身影——背后是悠悠的河水,头顶是低飞的燕子,身侧是一丛开得正盛的小野花,镜头里的画面,竟比那些网红景点的照片还要动人。
虽然他们没有来,我还是把刚刚拍的照片发给了小姑子,她感叹时光过得太快了。一眨眼都一年了。而孩子他大伯看到我发的照片,则疑惑的问我:“这是哪里?”我笑了,这是他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他竟然还问我是哪里。不过这也说明汝河畔很美。
原来最美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身边。当别人在热门景点挤得汗流浃背时,我们在老家的河畔吹着河风,看牛群吃草、水鸭戏水,看孩子在草甸上追蝴蝶,听他的笑声在旷野里回荡。不用花钱买门票,不用排队等观光车,有的只是自在的风、清澈的水,和一颗被自然温柔浸润的心。这样的反向旅游,不是逃避,而是回归——回归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回归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身边的美好。
暮色渐渐漫上来时,我们才踩着夕阳的余晖往回走。孩子的裤脚沾着草籽,手里攥着几朵摘来的小野花,边走边念叨着明天还要来。
汝河的水在身后潺潺流淌,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轻轻摇晃着这一方宁静的小世界。原来,幸福从来不需要太多的装饰,一片草甸、一条小河、几个追蝴蝶的孩子,再加上一口带着青草香的新鲜空气,便足够让人沉醉。这大概就是老家的魔力吧,无论走多远,只要一回来,就能找到最踏实的归属感,和最治愈的人间烟火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