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的记忆

作者: 幸运杏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7:15 被阅读232次

    故乡的老屋,不似许多农村的独门独院。

    一进村,就看到大规模连着的一排排房屋。前排村头到村尾,足有20多间,是两层砖木楼房,为住房。房后又是一排,仅一层的建筑,便是厨房。家家户户前后排对应,有住房有灶间,倒也功能齐全。这也许算是最早的拆迁安置房了,原先的村子做了政府的接待中心,叫“交际处”。

    村小,就设在村子中央的祠堂里。祠堂很大,西侧用木板围起了一间教室。那时都在村小读小学一二年级,三年级才能升中心小学。

    村小的老师,是村里一个有才的老伯,写得一手好字,也会用并不纯粹的歌喉,哼唱哆来咪发唆。独自担起每天六节课,无论语文、数学还是美术和品德。

    那时要满7周岁才能入学,不足年龄的我也吵着要上学。拗不过我,父母只好去老师那三番五次央求。终于答应收下我,但不交学费,也没有课本,只能算作“旁听生”。年幼的我,无从理解这三个字的含义,也认真地读书写字,比许多学生出色。老师也并不另眼相看,升学时,优秀成绩的我自然无需留级,就这样未花分文,完成了一年级学业。善良、宽厚的老师是我心底永远的感激。

    没有人督学,老师也是一节一节课地上,从不偷懒。早读,板房小学堂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是早早来到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汇就的一曲成长快乐之歌。夏日的午休,老师在讲台上枕着睡,我们也一个个要伏在桌子上休息。不遵守作息的孩子,是要领受一顿教鞭责罚的。课间,孩子们在嬉戏,老师也不闲着,教室角落一张办公桌就是“教师办公室”了,边批改,边找出错的孩子来改错。越过老花镜镜框,老师的目光严厉而又温和。犹记得那时,没有更多的活动项目,吹着简易口哨,叫着口令“一二一”的简单体育课也是我们的最爱。

    老师每天一早挑来一担木质便桶,放在祠堂一角落,便是我们的卫生间。每个课间十分钟后,老师手摇着铁铃铛“铃、铃、铃”,四处游戏的孩子像归巢的小鸟,纷纷回到教室端坐。既是老师,亦充当了校园广播。周末,老师还要带着我们给生产队的鱼塘割鱼草。一二十名孩子,也是一所学校。那时村小的老师,忙碌了我们不知道的许多。

    我们的奖状,没有现在的打字、印刷,每个字甚至花纹,都是老师描绘,用毛笔写上去的。只记得老师写成的奖状,胜过现在许多的书法作品。没有更多的课外读物,我时常躺在床上,一遍遍对着墙上的奖状全文诵读,把那内容背得个滚瓜烂熟。现在想来,那也是一种朴素的欣赏吧。

    同在本村,见到每个家长,都可以来一番家访。尽责的村小老师赢得村里老少的尊敬。

    读了两年村小,我就转学到了县城小学,村小的记忆日渐模糊。许多年后的我,清晰地知道:即便村小的所学,亦照亮了我求学的道路;尽职做好当下,普通老师也堪比学生心里的楷模。

相关文章

  • 村小的记忆

    故乡的老屋,不似许多农村的独门独院。 一进村,就看到大规模连着的一排排房屋。前排村头到村尾,足有20多间,...

  • 记忆中的村小

    在我刚入学时,是在我们村子里的村小上的,由于村小只有两个年级和两个班级,应该算是村中的一个教学点吧,因为上三年级就...

  • 记忆中的石海村小,记忆中的童年

    (原创文章,作者华彩云飞扬) 我离开石海村小已近三十个年头了。听老家的人说,学校早已被解散了。村子里多数人已搬到县...

  • 村小,村小

    村小,村小 文|May 当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射大地,当小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校园的钟声就清脆的响起来了…… 钟声一...

  • 村小,村小

    村小,村小 文|May 梅从她的那个乡中心校调入这所村小的时候,她就听人说她是进入了本乡教育系统的“防空洞”了。据...

  • 村小,村小

    在村子最下边,也就是东北处,约七八亩的地盘,便是我的小学。 每天斜挎这黄色的一角破洞一角磨毛,原配包盖的黄系带掉落...

  • 马米花的死

    马米花的死,以及马米花的葬礼,是小窑村载进村史的记忆。 2000年的端午节,下午5点多,小窑村的上空...

  • 村小沧桑四十载

    没有人不怀念童年,而童年的记忆又总是离不开梦里那所曾经的小学,我就是这样,四十年了,走出村小又回到村小,不变的是那...

  • 古村的记忆

    是否记忆都有相似的地方,即便从未见过,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古村,给我留下了一些记忆。这记忆,只...

  • 记忆中的村

    作为村子里仅剩的三户人家(原住户要么外出务工,要么搬家去城镇),年过半百的爸妈还是决定背井离乡。家与我而言,只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小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eb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