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教育行走的美仁们,大家晚上好!
非常幸运,又一次在线上与大家相会,我是来自山东泰安的毛杰莉。首先我要特别感谢今晚的主持人林严严老师和点评嘉宾李林老师,两位老师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勇挑重任,给我们三个分享人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场域,真的特别幸福。严严老师是位才女,我们的小群一成立,她就把群名定为:8.19伶俐倩兮分享群。伶,取牛桂玲老师的玲;俐,取我的名字毛杰莉的莉;倩取吕茜老师的茜,你看,她巧妙地把我们三个人的名字嵌入,营造了一个好美的意境,感觉真的好幸福。
教育行走惠州行,从破冰晚会,到告别晚会,再到量子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紧锣密鼓的活动中有太多值得记录的美好。不知道大家去参加教育行走是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的?是为了去开阔眼界,还是结识更多的朋友?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是给自己充电加油?而我一直在思考,教育教育行走带给我的是什么?我今晚的分享主题是《一本书,一群人,一首歌,一面旗》。
一本书
在返程的列车上,我看完了李晓霞院长的《我看见了教育的星辰大海》这本书。晓霞院长的这本书有很大篇幅在讲述她的成长历程,非常有趣,并不难读,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除了有趣,我从书中还看到了这位“哈哈哈大姐”的另外一面,一位不断追逐自我、突破自我,为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停折腾的湘妹子。
去年在长沙参加第七届张文质教育写作班的时候就知道她的这本书要出版了,可我迟迟没有下单。买书有时也讲究缘分,缘分不到的时候,你只是从表面上拥有了一本书而已。
我在想如果中师毕业后,她甘心从教,也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学老师吧!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在大学任教,不也是现在人人羡慕的职业吗?为什么晓霞院长愿意放下优渥的工作继续追寻?为什么她始终在寻找?幸运的是晓霞院长最终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而且,她也并未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彭凯平教授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愿意尝试任何一件让他不用在工作中原地踏步的事情。”这句话不就是说的晓霞院长吗?
为什么我喜欢迎接各种新鲜事物?为什么有时候会心潮澎湃,有时候又会感到迷茫?我在苦苦追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很高兴从晓霞院长的这本书中,我一点一点解开了自己的困惑。请记住,克服困难、接受挑战提升的是你自己的格局和能力,先努力沉淀自己,施展自己的能力,之后不管是继续还是放弃,你都在“做自己”的阶梯上又攀升了一级。感谢晓霞院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一群人
临行前,父母相继住院,我心里默默盘算,这次的教育行走倘若给自己找个借口不去,应该理由很充分吧。我自己在给自己打退堂鼓,幸运的是家人和同事在推着我前行。首先是老公,他竟然特别支持我,说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出去走走看看吧。其次有两位同事,张秀贞和梁红梅姐姐,她俩明知道这是一趟食宿自理的远行,却兴致盎然地报名,录取成功的时候竟然很是兴奋。她们的样子让我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对未来和远方充满好奇,无比憧憬。因为他们,我怎能退缩?安顿好一切,父亲出院的这一天,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一路上,两位同伴兴奋地拍照、录像,想把沿途的风景都收入相册,我坐在靠近过道的座位上,非常平静地看着她们。非常羡慕她们的这种感觉,但是,我喜欢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
我本想在这次教育行走的会场中,也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可是,整个教育行走活动下来,我竟然收获了四张奖状:预热活动参与者、论坛主持人、诵读活动的发起人、本届行走的志愿者。或偶然、或必然、或主动、或被动,总之,因为参与活动,让自己有了沉浸其中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我平静的心在一点一点被唤醒。
虽然文质老师鼓励大家认识更多的朋友,可是我脑子笨,记不住太多人。我不想自己加的好友只是一个冷漠的数字,我希望自己和他能够有互动,有交叠,有可以彼此回忆的瞬间,所以,这次的教育行走,除非别人主动加我,我所主动加的每一位好友其实都是特别用心、特别慎重的。教育行走结束后我也用简书在记录我所遇见的人,有刀哥,有马彩燕老师,有李媛老师,还有小辣椒和洪嘉小妹,时间有限我不能在这里分享了。
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才遇到一起出发的人。起初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渐渐懂得,所谓的“一起出发”就是把教育视为自己事业和命业的一群人,在各自的学校和岗位,做着各自平凡的小事情,心中有光,彼此照亮。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很幸运,我把三分钟热度的自己放在了一个不断前行的洪流之中。这样,即使我想躺平,周围也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前行。
一首歌
第八届教育行走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群里的余热活动还在继续,老师们关于教育行走的话题还在继续。为什么教育行走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为什么参加过教育行走的人们都才刚刚开始上路?为什么三年的疫情封控也无法阻挡教育行走的美仁们的热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一个灵魂类的东西在支撑,最好的具象化的实物就是行走之歌和营旗。
在破冰晚会上,用行走之歌开场是毋庸置疑的,钢琴曲的现场伴奏令人震撼。张文质老师说,歌词是在某个比较困难的时刻应运而生的。歌词“应运而生”,我们“随势而走”。他问觉得行走之歌中哪个词比较重要,我也觉得是“勇敢”,不然,怎么会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阻碍,来奔赴这场山海之约呢!
主持人们用各地不同的方言来朗诵行走之歌,甚至张文质老师亲自上台用福建乡下话来朗诵。充满乐趣的同时,其实这也是一种教化。知道文质老师故事的人都懂得,如今他可以拿来轰动全场气氛的福建乡下话,曾经是他上大学期间最难以跨越的坎儿。人啊,要经历多少才能如此云淡风轻、从容淡定?我们一直在走啊,是不是就是在找寻这样一份从容,一份洒脱呢?
一面旗
刀哥说,2019年在苏州的第五届教育行走,结束时因为还没有确定这一届教育行走会定在哪里举行,因此就没有下一个学校来接受这面营旗。有人问营旗在哪里?台下有老师说:“在晓霞手里!”一语成谶,果真,这面营旗在晓霞院长的手里一放就是四年。是的,我们的第八届教育行走就是从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开始的。
仔细去观赏这面营旗,它以天蓝色为背景,文字和会标都是白色。最醒目的是“教育行走夏令营”七个大字,下面一行是刀哥题写的“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再仔细看,第5届教育行走的旗帜上,右上角是没有徽标的,而这一届的营旗上有了徽标。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行走也在日臻完善。
有营旗,有行走之歌,有张文质老师和刀哥两位灵魂式的人物,这就搭起了一个团队,然后他们就会在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召集一群四面八方的老师,刮起一阵最旋的风。
很幸运自己没有缺席2023年的这场盛宴,幸运的成为这个团队当中的一员。晓霞院长说:“我们是一伙的!”对,我们就是一伙的,我们就在这面营旗的感召下,聚集在一起,汲取能量,彼此照亮。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不要小瞧了这星星之火的力量,他会遍布在各个学校,各个教室,影响一个又一个学生、家庭、班级和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