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句,前提是“志于仁”,结果是“无恶”,且不论无恶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孔子在鼓励人们要朝着仁这一目标前进。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人不迷失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正是西楚霸王以灭秦为目标,才能置之死地,孤注一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越王勾践以灭吴为目标,才能忍辱负重,沥尽心血。
无论是小目标还是大目标,短目标还是长目标,都能激励人前行,注入一股前进的力量。给自己一个坐标,朝着它前进吧!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任何东西的获取也当看看其途径,而非只是结果。倘若任何东西的获取只看结果,那杀人放火得来的财物,就不会被称为“不义之财”了。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规矩,不是来束缚人的,而是让人安全的。
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什么细节,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的君子,永远真实地展现自己,不论其他人有没有看见,不论他人给予怎样的评价。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自然而为之,而不是强迫自己。有的人做某些事情, 虽然嘴上说着好,心理却是不,他在强迫自己,他的所作所为并非发自内心。做愿意的事,即使失败也会觉得成功;做不愿意的事,其实成功也会觉得失败。
与其躲避悲伤,不如靠近快乐。躲避悲伤不意味着就靠近了快乐,而主动朝着快乐前进,才能追逐到快乐。一颗种子,向上,才能够向上,不向下,可能就永远在原地。主动接近这世上一切的美好,胜于逃避这世上一切的不美好。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对往往只有一两种,但错却有千万种。生活中,我们总是吝啬于称赞,对批评情有独钟,所以总是在找错,这样错自然就多了。我们一辈子同意他人的次数远远少于反对他人的次数。
面对他人的过失,我们要知道,一味地指责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错误选择。我们应该从他人的错误中,进行判断与分析,并思考对于自我的影响与作用。只做判断,少做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