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8

作者: 雅俗共赏Y | 来源:发表于2021-08-15 22:51 被阅读0次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句,前提是“志于仁”,结果是“无恶”,且不论无恶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孔子在鼓励人们要朝着仁这一目标前进。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人不迷失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正是西楚霸王以灭秦为目标,才能置之死地,孤注一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越王勾践以灭吴为目标,才能忍辱负重,沥尽心血。

无论是小目标还是大目标,短目标还是长目标,都能激励人前行,注入一股前进的力量。给自己一个坐标,朝着它前进吧!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任何东西的获取也当看看其途径,而非只是结果。倘若任何东西的获取只看结果,那杀人放火得来的财物,就不会被称为“不义之财”了。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规矩,不是来束缚人的,而是让人安全的。

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什么细节,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的君子,永远真实地展现自己,不论其他人有没有看见,不论他人给予怎样的评价。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自然而为之,而不是强迫自己。有的人做某些事情, 虽然嘴上说着好,心理却是不,他在强迫自己,他的所作所为并非发自内心。做愿意的事,即使失败也会觉得成功;做不愿意的事,其实成功也会觉得失败。

与其躲避悲伤,不如靠近快乐。躲避悲伤不意味着就靠近了快乐,而主动朝着快乐前进,才能追逐到快乐。一颗种子,向上,才能够向上,不向下,可能就永远在原地。主动接近这世上一切的美好,胜于逃避这世上一切的不美好。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对往往只有一两种,但错却有千万种。生活中,我们总是吝啬于称赞,对批评情有独钟,所以总是在找错,这样错自然就多了。我们一辈子同意他人的次数远远少于反对他人的次数。

面对他人的过失,我们要知道,一味地指责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错误选择。我们应该从他人的错误中,进行判断与分析,并思考对于自我的影响与作用。只做判断,少做批评。

相关文章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父为子隐 释义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原文 《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 子为...

  • 18《论语》

    0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我的认识,读完之后,觉得有一种识人的智慧. ...

  • 论语-18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句,前提是“志于仁”,结果是“无恶”,且不论无恶是什么意思,其实这...

  • 读《论语》――半都《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文子同升 释义 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原文 《论语·宪问》(14·18):“公叔文...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无可无不可 释义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原文 《 论语·微子》(18·8):“我...

  • 844544:论语雍也,述而,泰伯

    【三期班《论语》精讲12】打卡 日期:2022年2月18 日 次数:22 【学习感悟】 (描述本讲体悟) 《论语雍...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言寡尤,行寡悔 释文: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原文 《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

  • 论语详解 18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8)作者:缠中说禅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详解:这...

  • 18《论语》 心得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

  • 论语18则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称之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pu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