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某个市场存在很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卖的东西主要功能都类似,但是又都还是有分别的。比如街头的小吃店,比如手机厂商。为了研究厂商的供给行为,我们搞清楚单个厂商的供给行为以及厂商之间怎样互相影响的。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理论上假设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整个行业都只有一个,一种是整个行业无数厂商。这篇文章讲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即有无数厂商的。
1.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厂商卖完全一样商品的原因是让需求就只和价格有关,因此此时的厂商争取更多利润的唯一做法就是努力降低自己的成本。而假设厂商无数则使得市场竞争充分,哪个产商都没有价格影响力,这样大大简化了模型。
2.为了要保证厂商无数,产品一样就必须要保证资源完全流动,信息是完备(交易时也重要)。
3.厂商的行为都要分为长期和短期,主要是因为固定成本的存在。短期厂商只能调节某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而长期厂商也可以进退市场,就是说短期看厂商的供给曲线弹性小。
4.不论长期还是短期,厂商利润最优点(行为均衡点)都是mc=mr。此时利润最大,短期利润可正可负,盈利点ar(p)>ac,长期均衡由于充分竞争的关系,利润会被无数厂商瓜分,直至经济利润变为零。此时由于经济利润变为零了,于是市场也不会再有厂商进入。
5.经济利润为零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于单个厂商来说,虽然利润为零都已经是现有条件下的最大利润了,但是很明显日子过得不怎么舒服。只能挣个自己的机会成本(此时会计利润是正的),不能有多余的钱优化自己生产的技术,管理。但是由于经济利润为零也能够使得厂商愿意在成本最低时提供产品,所以对于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同时因为均衡时候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所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好事。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看作社会的一体的话,价格就是社会(消费者)的边际收益。最后,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等原因,厂商只会在价格方面竞争,由于价格的机制,因此不会存在任何的资源浪费。
6.完全竞争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好有坏。坏处就是由于信息完备和资源流动,技术得不到保护,致使技术管理的创新供给会不足(正外部性)。同样由于产品同质致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多样的服务。好处就是消费者能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产品并且变量还足够。竞争对于消费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7.机制解释:有无数个企业要买产品,每个厂商都想卖的更多,可是需求曲线Q(p,p*,pre,i,e)摆在这里,唯一办法增加销量的就只有降低价格了。于是大家都降低价格,降到什么时候就不降了呢?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候,因为这是行为均衡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