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和他分手已经整整 8 个月了,不知道为什么这周我特别怀念以前的日子,特别想念以前的我们,也很想他。
把我们以前最快乐的日子分享一下。
怎么就跟你同居了呢
我第一次去男票家的时候就说“我要是你,肯定会在看房的路上就跑路了。”
南山中心地段的单间公寓,价位是周边的三分之二,可想而知自然有“短腿”的地方。
楼下不仅有网吧、火锅店、烧烤摊、幼儿园,竟然还有一个“怡红院 ”,每到傍晚可以看到很多姑娘穿着短到大腿根的裙子,化着浓妆,烟雾缭绕,几个莺莺燕燕地齐刷刷地坐在店里的一排沙发上,门口还有一个类似老鸨的年长一些的女性,将男宾迎进迎出。
我和男票说“你怎么会选在这里租啊,这个价格不如去高档小区住主卧,太吓人了。”不过这个房子在他眼里,倒是优点满满,比如性价比高、地理位置好、公寓卫生干净、生活方便等等。
后来我自己租的房子也要到期了,舍友们不打算续租,作为一个超宅不爱 social 的尴尬癌想到要找不认识的人一起合租重新培养起和谐的合租生活,就感到两眼一黑。
这时男票趁机便发来邀请说和他同住吧,本来也就隔一个街区,搬起来挺方便的。
一边是作为一个独立女性不想这么快同居 (bullshit),一边是懒癌想着可以不用费力去找别的房子不用和新舍友磨合还可以顺带省点房租,想着要不先住着以后再搬出来?就这么思来想去,搬到男朋友那里了。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完美的一天》
男朋友的房子类似低配版的酒店公寓,入门左手边是厨房,有两个灶台,右手边是洗手间,进去就是一个20多平的大房间。
在我搬进去之前,这是个单身男子的完美住所,有一长排窗户,光线极好,靠窗放了一张超大的写字桌,还有一把男生梦寐以求的电竞椅,玩游戏、看书、发呆怎么都行,一张2m的大床,一张三座的沙发,还带图案抽象的地毯,沙发对面墙上有电视,休闲娱乐一应俱全。角落有衣柜、洗衣机和冰箱,可以说刚毕业的人自己租在这还挺幸福的。
现在多了一个人,这美好的单人格局就要改变了。
男友大方地把自己的休闲区cut掉,腾地方给我。沙发、地毯二手甩了,挪出地方给我安上拼装式的大衣柜,总算让我的衣服有个窝;书架安了三层,刚好放下我的书和小藏品;再配上一套书桌,让我有个放电脑看书、看视频的地方。
尽管这里环境不够好,但我们在这住的时候,深切体会到住繁华市中心的一切美好。
冯唐曾列过最理想的住所有10个要素,
第一,房间面积要小。
第二,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
第三,要有好天气。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湿,冬天不要太长,夏天早晚不要太热。
第四,要有景色。尽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旧重要,或许也正是因为你会天天看到。
第五,附近要有公园。越近越好,走路三五分钟能到最好。
第六,附近要有大学。最好走路能到,最好是个像样的好大学。
第七,附近要有足够好的生活设施。
第八,所在城市要有历史。
第九,一个小时车程之内有国际机场。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
细细数了下,院子是没有的,景色也就窗外一片天,谈不上姿色了,只有十五分钟能到的公园,不过比起这些不足,还有很多舒适之处:
房间大小刚好,还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深圳常年好天气,拉开窗帘蓝天白云就撞进眼球;
两百米外的小区有大学好友,时常喊我去蹭住家饭;
走两步就是我们的母校可爱的深大,呼吸一下校园充满希望和荷尔蒙的气息;
楼下食肆林立,随时吃完刺身吸口一点点;
想做饭了,5分钟就能到超市买上最新鲜的蔬菜和肉,做几个菜、煮个广东排骨汤,还要啥自行车?
半小时能到宝安国际机场,拖延症福音;
周边公交极其发达,去哪都是20分钟内的事儿,工作日也可以尽情睡懒觉;
脚底的砂砾就当是脚底马杀鸡吧
美中略有不足,我们总是尝试用戏谑的方式与它们共处。
楼下有一排餐厅,经常营业到2、3点,食客们觥筹交错,喧闹不止,睡觉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是不是窗没关,他们好像就在我们耳边喝酒说话一样,快去关下。”
结果过去了之后,
“宝宝,窗已经关了。”
“啊啊啊,天,我要打110了。”
到后面变成这样的对话
“宝宝,怎么今晚安安静静的,学府路的兄弟姐妹们没来吃饭了吗?”
“可能是天气冷都没出门吧,过阵子热了就来了。”
在我中间停业还没找到工作的时候,每天都呆在这个屋子里,早晨醒来男票已经去上班,自己在家改改简历,逛下招聘网站,看看喜欢的书和网站,自己给自己做饭吃,也曾怡然自得。但随着简历一封封石沉大海,我的心也渐渐沉了起来,越来越惶恐,生怕就这样失业了。那时一门心思以后要上班,比较相比其他办法,找工作现实一些,于是,找不到工作心情不好又焦虑,也不想做别的事情,微博一页又一页刷过去,外面的天就黑了起来,心又沉了几分。
招聘的旺季一天天过去,几乎要得手的offer因为自己处事不成熟而丢了,天天闷在这三十平的小家里,觉得自己里外做不好事情,差点把自己憋出抑郁症。在这个屋子的床上,我不知道埋在被子里懦弱地掉了多少眼泪,男朋友每天晚上下班回来都要给我做思想工作,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我还一度打趣说就是这个屋子风水不好,这个床方位不好,今年这么不顺利,不要住这里了,快搬家吧。
每次出去旅游,我们都要搬着旅行箱上下五楼,我总说这里没电梯是最大的bug,以后一定要搬回电梯小区去。
美中不足虽可以忍受,它就像鞋底的一颗沙,时不时让你觉得有点硌。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空间有限,物欲无限,我们买了很多的书、衣服,平日忙着上班,有时收拾一下,随着东西越来越多,渐渐收拾不过来,以至于我们的桌子很快就溃不成军,堆满了各种书本,电脑、iPad,椅子变成挂衣服的,后来不管是看书、看视频、还是玩手机,我们都懒洋洋地趴在床上进行了。
一个大单间包含了起居、饮食、娱乐、阅读等功能,而且还有两个人,空间上自然是无法割裂清楚,时常做这件事的时候会被另一件事干扰,日子渐渐变地混沌而步履缓慢。
想搬走的想法真正确立是今年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经常吃完晚饭去散步,可是我们这里没有小区和公园,只能在大马路上散步,时不时吐槽下男朋友,从小区搬到这公寓来和你住,啥时候才能不用吸着汽车尾气散步。
再见了,荔馨村
再见了,那时的我们
想起综上总总,今年工资也涨了不少,我们觉得,是时候可以搬家了,换个小区房。
当我们在一个星期内看到第三套房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可以了,就这套了。当天就签约,第二周房东清屋子,第三周我们就搬进去了。
新住处是个大型成熟小区,绿树如茵,高大的棕榈树遮挡毒辣的阳光,走在小区凉爽沁人。一室一厅,两个阳台,一个作为生活阳台,一个改造为我的小书房,放上大书架,上百本书都有地方放。整个屋子都铺着舒适感极高的木地板,脚丫子踩在上面完全体会到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舒服地都想躺在地上睡觉了。
我们花了一整个下午和晚上将所有行李打包,第二天上午我们搬完14箱行李,下午就将这些行李全部拆箱归到新位置,当晚还扫地拖地整个做到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才躺下睡觉。
但是,那种期待已久的兴奋感、幸福感,却没有油然升起,我突然有点辗转反侧,不得劲,莫名地,突然有点难过。我和男友说,我们就这样离开荔馨村了,那个虽然只有每天都爬到脚酸的楼梯、每天晚上都有学府路的“兄弟姐妹”来吃饭喝酒喧闹、楼下有“怡红院”和网吧、想散步只有大马路的小公寓,支援过困难时期的大学舍友借宿几个月,后来谈恋爱又成功地把我“忽悠”进去,我俩在里面吵架又和好,一起看过《权力的游戏》第六季、《人民的名义》、新版《射雕英雄传》等等,在屋里我们为两人职场或家庭的低谷流过泪、为假期旅游做计划充满憧憬……
我们收拾地如此迅速、高效,两天时间,就这样搬过来了。
我说,我们竟然没有一张那个屋子的照片,忘了好好和荔馨村说再见,也没有和毕业后的那段23岁的日子好好说再见。说完觉得自己有点矫情,半晌,男友也回了句,是啊,我们好像有点没心没肺,就这样走了,下午去拿东西,新的租客已经搬进去了,不过仪式其实不那么重要,我们珍惜彼此就是对它最好的怀念。
24岁这年应该不会再搬家了,以此拙劣小文记录这段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