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女孩是不是都很优秀,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啊。如果让我回答,肯定是肯定的。班长在去北京的火车上,一个带着小孩的老师妈妈,在知道我们班长是河南女孩时,在路上说了一路河南女孩的不好,最后班长的结论是“鄙视她”,尽管那位妈妈在批判之前已经加了一句“我不是说你啊”!当时我听到这时,就想反问她“河南人惹谁了”?O(∩_∩)O~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我会遇上不同的女友,很多都成了我的知心好友,即使我们的性格相差很远,可我们依旧还是真心相对。读书的阶段结识了太多的女生同学,我不可能跟每个同学的关系都很铁,可我知道我能和每个同学都不闹矛盾(有事实作证的(*^__^*) )。她们都很优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的同学我并没有深交,可了解一点她们,我就会感叹为什么没和她们成为好友,如果关系再进一点,我们一定是无话不说的,可事实是我不可能跟她们个个都好,但这并不阻碍我喜欢她们就像我喜欢我的好友一样。现实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女孩是我现在的好友之一,以前的好朋友我放在了心底,距离我感觉最近的生活在我现实中的ly。她是我来大学认识的第二个同学,没有约定我们走在了一起并共同有了二个好姐妹。我们两个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感性的人。曾经的我们喜欢夜谈,讲讲彼此的心里话,友谊也就是在一次次深谈中建立起来的。喜欢她还是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我自己没有的,比如果断,她是一个班长,遇到大事能很快的做出决定并敢坚持自己的决定。在遇到问题时我们都喜欢征求她的意见,在一起作出决定。三年的相处之中酸甜苦辣我们都有尝过,可记忆中更多的是欢快。也许有一天我们为了不同的原因各奔东西,可还是喜欢她,就像喜欢以前的好朋友一样!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不在家里,我和哥哥先是跟着爷爷吃饭(那时候的事记的不是太清,只记得老被爷爷满村子叫我和哥哥回去吃饭,还不能剩饭O(∩_∩)O~),学前班时去父母那里待了半年(因为太小,教育谈不上,却是我记忆中宝贵的影片),再后来是跟着我大姨,住在了大姨家中。说不准是谁对我教育的印象最深刻!不过我记得那时候的自己老爱哭,当然是偷偷的哭,因为小时候的我在同学心中是很开朗也很疯的。在大姨家不可避免的会跟表妹发生冲突,记的最清的一次是哥哥跟表妹发生了冲突,大姨伸手打了表妹一巴掌,表妹哭着没有吃饭就去了学校,她走后,大姨没有说我和哥哥,只是自己坐在那里哭了很久。那时候我还不大,小学三年级吧。可看着哭的很伤心的大姨,我竟然你能体会到其中的心伤和无奈。所以从小到大我不愿意让大人因为表姊妹的事伤心,久而久之,凡事我会为了避免那样的情况再发生而退让。现在表姊妹的关系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可回去了我还会做姐姐的样子。初中妈妈回来照顾我们,妈妈对我的影响也很深,她爱说往日的苦难,以便激励我们兄妹好好学习、变得有出息。这是父母的愿望。听的次数多了,我似乎懂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便一直没有让妈妈为我的学习担忧,没有让妈妈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可渐渐长大一点,哥哥成了我的依靠和朋友,什么心里话和困惑都会讲给哥哥听,哥哥对我的影响主要是在思想上,是他教给了我很多道理,让我学会爱自己,在我失意的时候也是他一直给予的鼓励。再慢慢的我发觉自己真的长大了,发现了哥哥肩上的担子很重,所以我试着让依靠变成朋友,想分担哥哥的担子,这个过程会很难,可我在努力。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TA(*^__^*) ,不知不觉的成了我心中的依靠。回顾我的家庭教育,不能说是系统的,可妈妈和大姨是我心中崇拜的对象,她们没有太多的言语来教育我,可她们的坚强和跟生活作斗争的身影从我真正懂事起就深受影响。前一段日子外婆生病,很严重,可也很乐观。外婆的坚强让我们都很欣慰,终于斗过了病魔,可能妈妈和大姨的坚强来源于外婆,我很开心有这样的血液流在自己的身上,所以相信自己也会很坚强!
感兴趣的课程,除了语文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惜现在没有语文课了。上学以来我的课程都不会偏科,直到遇见了英语,跟它抗争了十几年了,现在还在为六级奋斗。其他的科目我都是平均水平的,似乎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喜欢读的书很多,不同的心情我会喜欢不同的书籍,想要恬静时我喜欢读散文,一遍又一遍的品味其中的甜美。没有学习压力时候我才会去读长篇小说,类型不限,以前是得自己感兴趣的,可在我尝试了几次之后发觉,名作都有自己的可读之处,哪怕读下来我只学到了一句话,还是会很开心。对我影响深刻的书,在我记忆中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可能现在读没了当初的震撼,可当时他们对我的影响的确是很深的,甚至说激起了我对自己写作的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现在的我读书,只要我有欲望去读,我就不会再因为它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而拒绝!我在试图适度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身为80后,我自己并没有对社会上的呼声有太大的感触,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可自己还是个独立体!
阿淼写于2009年6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