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谈输赢

作者: 濮阳刘文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4:08 被阅读3次

《孟子·公孙丑》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成白话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地里的禾苗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他干了一天,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十分感叹的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在我的帮助下庄稼也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看,发现禾苗都枯萎了。天下每个种田人都想自己种的庄稼快快长大,早早收获,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很少的。心里知道种田必须要对庄稼进行精心管护而不去做管护工作那一定是懒汉;一厢情愿不按禾苗成长规律促其生长,就如同这位拔苗助长的人,这样不仅对禾苗生长无益,更会害死庄稼 。

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愿望和热情不能左右这种规律的发展。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办才能做好。反之,单凭愿望或一腔热情,是办不好事情的。3、要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孩子出生后,他两只忽灵灵的大眼睛总在不停地搜寻,他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布娃娃穿过他的眼前,他会追随者看。听到响声,他会静听或摇着小手四处抓寻。清甜的笑声让人愉悦。

小树从泥土里长出嫩芽,不经意的人们踩上去,小树便会结束生命;一人高的小树将其折断,它会长出侧枝,顽强的向上长生长;小树苗长成粗壮参天大树,恐怕人们想处置它便要费些工夫。

树在嫩芽时期,要精心呵护;长成小树苗,也要爱护;长成大树后,便可让人们乘荫纳凉。

养育孩子也是这样。

孩子丫丫学语时,爸妈一字一句教他学话,孩子学走路时,爸妈架着他的小手挪步走路,其间更多的是鼓励、表扬,不乏欢笑、掌声。

鼓励,耐心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些礼物大多家长只送到孩子小学低年级阶段就中止了。

可悲!可叹!

孩子到入学(或入托)的年龄,大多家长想通过优秀学校让孩子继续优秀或从此优秀的想法占了主导。

学前班应该培养孩子的习惯与兴趣,而多数幼儿园迎合家长认字识数的心理、直接将小学低年级教材纳入学前班试用。老师布置整张整张的抄写作业,家长也毫不懈怠的督促孩子完成这些作业。孩子成了被拔高的“禾苗”。

刚到启智诱慧的孩子却成了小学教材的实验品,孩子慢慢厌学。

厌学会延继很长一段时间。什么时候会步入学习的正轨?只有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变得主动学习。兴趣如同羽翼丰满的鸟,只有拥有它鸟才能高飞。

德国没有学前教育。因为德国《基本法》明文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德国人也认为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只能使孩子的大脑变成知识储存器。

我们的班级对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教学管理,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但却忽略了个性与天赋。有位教育界名人在报纸上撰文,他说小班化教学不利于团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未来协作共荣的一体化社会,更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我木然。

中国自有教师以来大都采用小班化教学。孔子三千学生七十二高徒的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有人考证有名姓的孔子学生只才七十余人。若真有三千学生,孔子应是校长,他手下的教师也采用小班化教学。民国时期明确规定班级人数不得超过二十一人。

城市和农村因教育投入不均衡使师资、生源分布上也不均衡。好多城市班级超过七八十人,而农村有lm学校总人数也不足百人。好多农村小学被合并。被强制取消学校的学生转到其他学校,教师被调到其他学校仼教。

合并学校的原因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优于资本主义国家,小班化教学更利于我们倡导的就近入学,更符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重在兴趣培养﹑悟性开发﹑潜能发现。

    兴趣是上进的源泉与动力。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本质;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教师博学多才品端身正是外因,启诱施教是外因;学生的兴趣,对求知方法的掌握才是正道。只有学生对事物有兴趣,他才会推陈出新,才会有创新型人才涌现。小班化教学让教师更易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易因材施教助推学生成长。

    悟性即心性,是心智对事物的感悟,是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进取创新的前提。不泯灭学生天性,不压抑学生个性,不要盘夺学生悟性。天性使学生充满童真,个性使学生激情飞扬,悟性则使学生饱含创新的勇气与动力。悟性受天性与个性的影响,但更和后天的育人机制紧密相连。家教影响学生心智,校教决定学生心性,能力则是心智与心性的统一。提高悟性会增进学生对事物深度与广度的理解,会促使学生思索现实与求索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促成自身能力的长足提高。

    潜能是更优但尚未达到的层次或某方面能力超过正常人却未被发现前。前一种情况是潜力,通过励志﹑勤奋可以进步;后一种则指天赋,学生的特殊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展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发现学生天赋。潜能可以定位学生未来。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发现并激活学生潜能。

  小班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悟性﹑发现学生潜能的最优模式,不要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而被画上句号。城里大班教学仍在继续存在着。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名句。“人才”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或领军人物,包括那些偏才或怪才。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说“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上天为我们降下诸多人才,我们不要千人一面流水线式的教育他们。

孩子智力开悟有先有后,孩子兴趣爱好多种多样,有谁知道孩子未来的贡献呢!我们老师、家长要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何启诱、因材施教、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孩子如何进行教育,小学阶段的起跑线怎么能决定孩子未来的输赢呢?

相关文章

  • 起跑线上谈输赢

    《孟子·公孙丑》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 《“起跑线上“无输赢》

    文/尹西林 这些年,亿万家长们残酷地把“人生起跑线“定格在孩子二岁上。我用残酷这个词儿来形容他们。娃儿刚会走路,刚...

  • 人生是场马拉松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短时间的输赢。 孩子从小不是输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这一生的输赢,输赢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人生几...

  • 评论集(四)

    评论集(四) 作者:东华 15.如果孩子有输赢的话(世俗的想法:考上好大学),一定不是在起跑线上定输赢,而是在终点...

  • Day65-100天读书计划-《见识》带你提升见识(二)

    今日阅读《见识》第三、四章,有以下收获和感触: 一、起跑线的输赢并不重要 现代社会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起跑线上谈教育

    在我当妈之前的近几年中,看到周边的同事或者早为人父人母的同学们,孩子还很小就开始抱着去上早教课;等到了快要上幼儿园...

  • 人生这场马拉松,你奔跑过,也认真地陪跑过。

    输赢都不要在起跑线上掉队已经是我们新时代父母不谋而合的定向思维,然而起跑线究竟指什么?哪里又才是起点呢? 众说纷纭...

  • 起点

    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点如何定义输赢? 人的个性与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起点应该也从这里开始。 ...

  • 不同的起跑线

    我们总爱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而言根本就不是同一起跑线,何来输赢,一开始就是输了! 乡村的...

  • 看着就 让人舒服的语句

    我们常看到一句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仿佛我们的人生都是一条既定的起跑线,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标准化,可以比输赢。 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跑线上谈输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f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