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山居
作者:唐.温庭筠 译析:石宏博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译: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看见猿猴嘻嘻闹闹地捡拾着落果而过,叶子干枯了,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弹着素琴,思虑平静,到夜里,心境空无,与潺潺清泉声相伴。
注:
草堂:茅草顶的堂屋。
树凋:树叶凋落。
叶干:叶子干枯。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温庭筠(yun1):约812或说801、824—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lián)集》。
析:
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通透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的清心旷怀,自然恬泊。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净化了诗人的心灵,读者在阅读时也体验了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自然恬澹,是汉家文明的一大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