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千字‖拒绝“杨永信”式网戒,游戏上瘾被纳入精神疾病行列!
我不是很了解精神病的定义,是那种歇斯底里的疯子?还是那种闷不做声的傻子?还是那些郁郁寡欢的呆子?
迄今为止,我最熟悉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
抑郁症被列为世界十大精神疾病第二名的精神疾病,很多人都因此丧生。很多人知道抑郁症可能因为张国荣,一个在荧幕上光鲜亮丽、明快生动的男人,被病魔推向了永生的深渊。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甚者悲观厌世,有自杀行为。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严重时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我觉得它可能是最能将人拉进死神的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是击败抑郁症后成功登顶世界十大精神疾病榜首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影响视觉、听觉、嗅觉等功能,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思维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精神衰退、精神残疾等。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个“傻子”,他倒是不会去攻击别人,但他总是重复和别人讲一件事。现在我才明白他应该是属于思维障碍的精神病人。这种病真的不致命,但有时候感觉活着比死更痛苦。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精神疾病应该就是这样不太正常的人,现在,游戏成瘾上榜,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每天一千字‖拒绝“杨永信”式网戒,游戏上瘾被纳入精神疾病行列!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玩游戏的人,当然也是不会玩,是那种消消乐过不了十关、推箱子过不了四关、王者荣耀被塔打死的选手。关于游戏上瘾这个命题我也有点疑惑,什么才是上瘾?
我知道毒品会上瘾,那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影响人的神经中枢,如果只是精神上瘾,那游戏好像是会上瘾的。
而“世卫”之所以把它纳入精神疾病之列的这个做法的意义在于:
今后医生会把“游戏成瘾”作为正式的诊断结果来进行对待,进而开处药方、提供治疗方案,研究者也会按这个类目来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促进新疗法的产生。甚至一些医疗保险可能都会把“游戏成瘾”纳入受理范围。
世卫组织给出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有三条——
1、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游戏高于一切,其他兴趣以及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另外,要想确诊“游戏成瘾”,行为模式还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世卫组织还指出,并不是所有热爱玩视频游戏或网游的人都会成瘾。“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不过,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它日常活动时,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其实,关于这个“游戏上瘾”这个命题,在国内,解放军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在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观点。前前后后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为“网络游戏成瘾”制定的9条诊断标准被收录到美国精神病学会2013年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
9条标准,满足其中5项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同时,陶然曾表示,15~19岁是最易出现游戏成瘾的年龄段,这主要与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压力大等有关系。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游戏成瘾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成为亟需关注的群体。
在陶然看来,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好处甚多,其中之一便是将打击社会上鱼龙混杂的网瘾戒断机构。(大家自行脑补杨永信电击疗法)“既然确定为一种疾病,那么只能由医疗机构来进行诊疗,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游戏成瘾者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陶然表示,这也将挽救一大批青少年,长期看有助于降低犯罪率,减轻社会负担。
当然,这项举措之所以广受争议的原因是,有部分业界人士担心世卫组织把游戏成瘾列为“病”,会让“戒瘾”学校、电击疗法等做法再度兴盛。虽然世卫组织对游戏成瘾的定义本身相对苛刻,还特意说明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受影响”,但这么一点素材足够让舆论再次把游戏给妖魔化了。
有论者还认为,世卫组织把游戏成瘾列入疾病,其本心是希望成瘾者能够得到更加正规的治疗,但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许多身心疾病的患者虽然无辜,却在世俗的眼光下担负着很多莫须有的污名。
此前,“豫章书院”和“杨永信”事件都让我们对于网戒这个词汇深恶痛绝,可是,仔细想想这一事件的发酵究其原因还是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失当问题,“为孩子好”这个观念在中国父母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不管这是不是病,悲剧还是会发生。就像同性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世卫组织”移出了精神病行列,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用电击疗法、脱敏疗法等极端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同性恋。
另外,不管这是不是病,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在黑暗中痛苦爬行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只有我们重视这一群体,才能让悲剧真正停止,也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不要轻易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任何的社会问题起冲突,这个社会它不公平,但是它伪善。
每天一千字‖拒绝“杨永信”式网戒,游戏上瘾被纳入精神疾病行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