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前冠以浪子名号,于出家人中实属不多。宋代寂音尊者觉范慧洪算是一个。
让慧洪禅师博得浪子名号的,是他被人认为绮丽风流的一首诗《上元宿岳麓寺》: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青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上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东华。
当这首诗传到世间,王安石三女儿王倩(嫁给宰相蔡卞为妻,蔡卞也即是蔡京之弟)读到了这首诗,王倩自幼受到家风熏陶,也能诗善文,对慧洪禅师的禅理和禅诗也很推崇,在她读到“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时,脱口而说:“此浪子和尚耳!”从此,慧洪禅师的这一“美誉”便传遍了天下。
其实,这首《上元宿岳麓寺》,却是一首禅诗。诗意表达了禅师独自寄宿寺院,看光映灯笼薄纱,听山顶的猿猴啼叫,见月光将梅枝花影投映在窗帘,如梦如幻。而让禅师辗转反侧、形容枯瘦、孜孜以求、朝思暮想的佛果不得到家、得不到印证的本真,到此时蓦然顿悟:原来寻无可寻、神秘莫测的佛性真谛,并不在深山老林,也不在古刹老寺,而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在昔日年少年时京城的灯红酒绿、软语香雾里,只是我们有眼无珠、熟视无睹罢了。
原来如此。
慧洪禅师,又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宋代江西筠州新昌人,是活跃于宋徽宗时期的黄龙派下名僧,同时又是盛名于当时的诗人、散文家、僧史家、佛学家。慧洪禅师在当时就深受黄庭坚的赏识,并与江西诗派中众多诗人过往唱和,诗名颇响,是宋代诗僧中的翘楚。
让慧洪禅师名垂青史的,是他撰写的《林间录》。
《林间录》是一部语录书籍,共二卷。全称“石门洪觉范林间录”。
这本书为觉范慧洪禅师之语录。内容系慧洪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有关尊宿之高行、丛林中各种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及贤士大夫之余论等之语要,共三百余篇。为参禅学道之指南,自古以来即于禅林中广为流传。
慧洪禅师明心见性后,不但没有打消对语言文学的癖好,反而借助这种开启智慧的禅悟体验,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才能,这一点也是宋代禅林中的风气所使然。慧洪禅师认为,言语文字与佛法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作为禅宗著名的理论家,他的主要著述除《林间录》外、还有《石门文字禅》、《禅林僧宝传》等。
惠洪禅师的文字禅理论,就是把语言文字看成是佛法的“标帜”。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是佛法的工具,只要是得意而忘言就行,不要叫佛法执著于语言文字上面。
在慧洪禅师看来,佛法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问题在于不执著于文字。佛法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己亲见,就是以文字的艺术和抽象形式来表达禅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