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看,在每一个时刻,我们自发自主选择去做的那些事,都是我们认为好的、对的、重要的。也就是说,那件事在那个当下对我们来说非做不可,是刚需。而刚需又根植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所谓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的感知和判断。知道什么更好,就不会去做更差的事;知道什么更重要,就不会去做不重要的事。这么看,价值观决定刚需,刚需决定选择和行动。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行动。
你的价值观是怎样的?是清晰而坚定的,还是模糊又随意的?
某个早晨,起床后认为自己应该走一会儿步,犹豫了一秒,还是选择坐着不动,最后甚至是躺回床上。为什么起初认为应该走步锻炼身体?因为觉得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它关系的是未来。可最终之所以选择坐着躺着,是因为一条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价值观起了作用:当下比未来重要。更具体一些:当下的舒服比未来的舒服更重要。
想到这儿,多少有点吃惊。因为平日里不管是写文章还是与他人交流,反复在说的都是「未来>现在」,也就是说未来更重要,是为了未来得到什么,必须要舍弃当下的一些什么。可是落到实际,却总是循着「当下>未来」的引导,做着什么。比如,该休息的时候熬夜,该看书的时候刷手机…自认为清晰坚定的价值观,它的清晰和坚定只体现在纸面上和话语间,落到实际行动,它却是模糊和随意的。
一个人当下的状况是过去价值观的产物。同样,一个人未来的状况,是由从即日起每一时刻价值观驱动下所作所为的积累。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对价值观的觉察、打磨和修正?每一件微小的行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价值观。你关照过每一个行动背后你的价值判断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