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篱记
老部荡的由来

老部荡的由来

作者: 徐云喜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1:29 被阅读446次

老部荡,原为一个1000多亩的大湖,东抵牛车墩,西连固城湖,南接新林,北临新华,老一辈在上世纪50年代都用水路运送货物,南达多子桥到团山,西经固城湖通栗林河。栗林河北起谭家洲经茅草街河流入,纵贯高陵,团山,官垱三镇,南入湖南三岔河。全长约二十公里。与红旗渠呈纵向并行。湖西岸的“渔场台子”就是早先的船运码头,后来河床抬高,围湖圈田,只余下200多亩的天然湖心,再后来湖边淤积之地逐步开垦为农田,以至湖心缩小为100来亩,土改时乡里出面中分为二,由新华与新林共有。

抗战中,湖北是中日的必争之地,难战之地,久战之地,在与日军的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石首正处湖北马蹄形的缺口处,熟称牛八卦,北依长江,西连公安,南接常徳,东倚洞庭。当时的石首城,最发达的乡镇有藕池,调关,新厂三镇,藕池是石首的西北门户,石首北临长江,只能从陆路进攻。日军从公安南下至藕池,开始对石首长达三年的奴役。

1943年5月5日,日军自藕池南下,进入高陵岗一带,一路疯狂烧杀,制造了无数惨案!屠杀平民140人,致伤残者不计其数。

日军陆军从高陵岗南下,沿着藕池河,途经关山荡,月提拐,杨桐咀,红旗,五爱,联合,长山,新林,新华,栗宁咀,固城湖,五星等十多个村庄,鬼子进村,烧杀辱虐,鸡犬不留。

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他们拿着镰刀斧头扁担锄头,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亲人,和鬼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可钦可悲的父老乡亲!他们手中的镰刀斧头扁担锄头哪里是鬼子手中的枪炮火药的对手?加上村庄地势平坦四野开阔,根本上不利于游击作战。

悲情在1943年6月上演,日军扫荡新华村,乡亲死伤达百人。

鬼子见到女人就抢就辱,万般无奈下,村里的妇女儿童便前往老部荡避难,她们躲在浅水区的荷叶底下,泡得浑身发白,又累又饿,日军正预撤退时,忽然听到十数只乌鸦大叫“荷叶刀,荷叶刀”,于是日军五十多人赶往大湖,发现了颤抖无助的妇女儿童,提起东洋大刀,对着荷叶横扫……刹时,血染湖泊,哀鸿遍野,待邻村救援赶来,荷叶下的乡亲十死其六,滔天的罪行啊!惨不忍暏,杜鹃泣血,牛马流泪,竹树哀鸣,湖水噎咽……

日军撤退后,幸免于难的乡亲们爬进湖中,抱起惊恐的死不暝目的亲人,血泪滴入湖水,沸腾起烟雾,煎灼了身心。

后来村民们便改湖名为“脑壳荡”,以纪念遇难的父老乡亲,从大剅口引河水经何家湾流入老部荡,使其全面换水三次,并置香烛纸钱拜祭亡灵,恭请她们出湖安息。

随着时代的变迁,“脑壳荡”被人们慢慢叫成了老部荡。

相关文章

  • 老部荡的由来

    老部荡,原为一个1000多亩的大湖,东抵牛车墩,西连固城湖,南接新林,北临新华,老一辈在上世纪50年代都用水路运送...

  • 《老部荡》之四

    老部荡之四一一一铁血丹心卫家国 鹊桥仙 岭南春色,他乡晚照,此恨绵绵如缕。梦回故园泪沾襟,酒醒后,难调心曲。 诸侯...

  • 《老部荡》之六

    老部荡之六一一一高苞芦苇伴湖生 趣逸诗书换酒钱, 高山仰止李杜肩。 几番风雨挥墨笔, 一程山水即名篇。 半生独恋诗...

  • 《老部荡》之八

    老部荡之八一一一乡村隐者留贤名 临江仙:忆徐公 荆楚俊才徐上智,英名代代传扬。 十年求索断寒窗。学成思故里、归隐润...

  • 《老部荡》之七

    老部荡之七一一一平凡四邻有风骨 皓月柳树深,和风吹闲云。 四野蛙声启,枝头挂蝉鸣。 万星衔香草,翩翩舞流萤。 抚琴...

  • 《老部荡》之九

    老部荡之九一一一医者仁心传四方 顽咳久不愈,常忆万医生。 仁心施妙手,德馨传杏林。 抬头望目舌,静宁闻气声。 祥问...

  • 《老部荡》之十

    老部荡之十一一一借米之恩永不忘 我是日中,母亲,你是夕阳,夜的时候,我能看到流星划过。我是春天,母亲,您是秋天,在...

  • 《老部荡》之十一

    老部荡之十一,三代住房有因由 苍茫长江,过竞千帆,葱茏似画。望锦绣山河,沃野万里,地灵人杰,意气风发。东岳显亭,丹...

  • 《老部荡》之三

    老部荡之三一一一湖名因由恨意深。 醉舞游龙,墨泼天下 晚秋萧木残花,孤客羁旅天涯。斗室长诗佐酒,游龙信手涂鸦。 酒...

  • 《老部荡》之一

    老部荡之一,碧水荷莲漾轻舟 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一路风雨一路苦乐,人也是恋旧的感性智者,特别是到了中老年,回首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部荡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b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