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的时候和孩子们说到了“大白话”,我指的是他们在用词说句子或写话的时候总是把方言直接呈现成文字,不加修改,所以我说他们写的都是“大白话”,毫无文学特色,没有语言意识。不会搭配词语,句子就不生动,语言就生硬而没有情感。可又一想,我们读的课文不就是白话文吗?孩子们说大白话又怎么了呢?只不过更加通俗易懂而已,登不了大雅之堂也挑不出错,哈哈哈!
闺女的即兴作品
但是查了资料发现,白话与大白话确实不同。白话就是我们读的文章,学的课文,大多堪称都是经典之作。是与文言文相对而言的。而大白话就有些无趣了,可以说是些没有营养的泛泛之词,既无教育意义,也没有陶冶情操之效。大多是应付,无病呻吟而已。就像我在简书上写的这些文字就可以归类于大白话,而别的专家文人写的就是“白话”了。看来,有的事物不是大了就好,就写东西而言,还是去掉“大”字为好!
那么如何让孩子的语言有所发展,脱离贫瘠奔向富裕呢?我想主要还是靠平日的阅读与积累。语文,仅凭课堂内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四十分钟,到底能带给学生什么呢?
蒋军晶老师说,关于怎么教,不外乎三句话:
让学生忙
让所有学生忙
让所有学生忙探究
吴忠豪老师在第八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发言中指出: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处于语文发展关键年龄的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学内容其实是课文语言,这是学生学习规范书面语言最好的材料,课文语言带有示范性。他还说,学习语言表达经验是没有序的,就靠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日积月累,细水长流。通过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让学生的语言由粗到细,由俗到雅,由简单到有变化。
“积累”和“运用”应作为语文学习的风向标。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除去课堂用有限的40分钟来学习语文之外,我们在课外还可以——
是不是可以尝试每天背诵100字?
是不是可以每天写两句自己的发现或感悟?可以取个很有趣的题目:某某某妙语连珠笔记……
有没有每天做到起码二十分钟以上的课外书阅读?全身心投入到字里行间,在文字里飞扬心情,纵览山河,穿越古今……
有没有把每一个字都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
……
相信这些都是每个语文老师正在做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出口成章,激昂文字是所有语文老师所期盼的。我想,认准一件事并坚持做下去,总归会有收获的那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