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春住宅始建于一九一四年,三年后完成,取名颍川小筑。
一、主体结构
建筑以传统合院式民居为主体架构,采用西洋装饰和新式建材,总体为典型的传统院落布局,现存主体部分沿南北向中轴对称,由前楼、天井、庭院、后楼及东西厢房,主体外围的辅助用房、南侧大门、门房和前院现已无存。建筑主体采用穿斗结构,前后厅堂八架、厢房六架,屋顶皆为硬山顶,铺设青瓦。前楼、后楼采用传统中式门扇,并有丰富的传统木雕装饰。而厢房、卧室、卫生间等外墙立面多有西式元素,其中几道三角形山花墙显得尤为突出。墙体采用红、青相间的清水砖面,墙头采用西式叠色线脚,沿墙设有内部仪门与对外侧门,门头均采用石库门形式,外墙窗套由红砖仿拱券线脚制成。建筑内部也有多处采用西式古典柱式与西式装修,颇具趣味,整体风格反映出中外建筑文化的撞击与融合。
二、陈宅花砖
水泥花砖是一种水泥复合压制砖,早期主要从欧洲和东南亚进口,至19世纪末传入上海。因耐久性强,广泛流行于近现代的一些里弄与花园住宅中。
陈桂春宅内铺装采用了大量的花砖,建筑中共有四种铺地水泥花砖,另有一种墙裙釉面砖,它们铺贴于不同的空间部位,展现出不同的空间等级。在纹饰设计上,四种地砖均采用几何图案,墙裙砖则为纯色和花草植物纹样,图案兼顾装饰性与美好的寓意;在色彩运用上,以灰、白、黑基本色及红、黄、蓝、绿等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搭配,同种花砖呈现3-8种色彩;在拼花方式上,第一类是通过多种单色异形砖拼合成复杂多色的方式,第二类则是把多种颜色直接灌铸在单片方砖中,前者制砖容易但铺贴费工,后者铺贴容易但制砖费工,前者更为身份与美学的体现。
水泥花砖的制作采用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先结合设计绘制画样,再根据图样制作金属磨具,再将颜料与白水泥混合而成的浆手工灌入预制好的金属磨具中,浆厚3-5mm。脱掉图样模后,撒干性水泥粉吸收浆中多余水分从而形成彩色图案层,再压铸水泥砂浆机械加压,成型后浸水养护7天以上,出水干燥后打磨抛光,完成制作。
三、花砖式样
1.建筑中铺设面积最大的花砖是以黑白灰配色的单片方砖,分别出现于前后厅走廊。
心砖由四块方砖拼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八芒星图案,边砖与角砖则以重叠的菱形为镶边。该花砖整体富有秩序和规律性,造型颜色简洁,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适合大面积铺设。
2.该花砖为彩色的异形拼砖。形式与色彩独特,仅出现于建筑后厅明间内,可见是较为珍贵的款式。
其中心砖图案为八芒星的变体形式,内嵌多个方形,边砖则为连续排列的菱形。心砖与边砖用色达八种之多,单砖形状也有三角形、方形、梯形等多种。该花砖多用斜向线条,色彩艳丽,整体铺设后的空间呈现瑰丽的律动感。
3.该花砖为彩色的异形拼砖,形式与色彩的独特,出现于东西厢房明间。
其中心砖图案为八芒星的变体形式,内嵌方形,四角部各有一个十字图案,边砖则为多层条砖与连续排列的菱形。心砖与边砖用色有六种,单砖形状有三角形、方形、条形。该花砖的几何图案以水平与竖直向的直线为主,色彩搭配饱和度较低,更为沉稳。
4.该花砖为彩色的异形拼砖。单砖的形式较为独特,仅见于建筑后厅东西次间带壁炉的房间内。
其中心砖图案为重复排列的六边形,一块六边形砖周围拼六块六边形砖,通过四种颜色相互区分,形成花形图案。边砖则为双层连续排列的条砖与三角形砖,整体用色有六种,呈现齿形图案。
5.建筑南立面窗下槛墙施以墨绿色釉面砖,内包花纹瓷砖及白色线脚砖收边的独特做法;相同的釉面砖及铺贴方式也于前厅室内墙裙处可见,可能进口自英国。
墨绿色釉面砖采用了窑变的传统特殊工艺,使其拥有变幻的光泽及曼妙的肌理。建筑南立面窗下槛墙内部花纹瓷砖以植物纹样为平面,可溯源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偏爱的茛苕纹等装饰纹样。
四、仪门
内部石库门仪门采用西式建筑风格,门墙采用灰塑与清水砖装饰工艺,门头有复杂的卷草花饰。门匾刻有“树德务滋”的字样,改词出自《尚书·泰誓下》,意思是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需力求普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