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3月5日参加了剑飞老师关于人生规划的线上课,边听课边实际演练写下一些未来的梦想。
在剑飞老师专门开发的人生规划APP上,可以根据梦想标签写下具体的梦想内容以及预计达成的时间,从现在的年龄到100岁,每天写10条,写到5000条后再迭代。同时剑飞老师还建议人生规划最好每年做一遍,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
社群执行力强的小伙伴从3月5日开始到现在已经写了3000多条的梦想清单,而我的APP上显示才有50条(汗)。这差距也足以看出自己的不重视,时常语写时提到未来很重要,但迟迟不写,觉得有难度,而越不写越不知道怎么写。
剑飞老师在《时间增值》书中,有专门的实践指南告诉我们如何写人生规划,我从7月份我就做计划写,而到过年前才真正去写的时间差有半年,好在也终于开始写了。
我在腊月二十八那天花了3个半小时把从40岁到100岁的每个文档都写了200字左右,觉得还蛮难写的,不仅未达到预想的每一年岁1000字要求,总体也写的很简单,还需要再扩充和完善,我也总结了几点感悟:
反复写能让目标和想法更明确。一开始写时能想到的点只有那么几个,会在未来的年龄里反复被提及,会发现当反复被提及时,做这件事的念头就会越强烈。这也让我想起剑飞老师说过如果1天写10条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可以1条写10遍,这是很好的坚定目标的方法。
这让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到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深化,能够有效且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可以更加坚定地去追求。
借助工具拓展思维。因为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简单且知识有限,完全靠想象力去写觉得很难,能想到的内容受到自己的认知范围的局限影响,能写的内容很简单。
解决的方案是可以借助外部工具,如参考他人的经验、使用AI生成梦想清单,不仅可以提供新的灵感,也可以帮助拓展思维,看到更多可能性。
增强对年龄和时间的感受。当把时间线拉长到100岁,在这个过程中去看到自己和亲人的生命历程,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击。
比如在我59岁马上退休时,队友64岁(这时才反应过来我们可以同时退休,以前还从未想到这一点),女儿28岁,老妈81岁,老爸83岁,哥哥和嫂子61岁,侄女34岁,侄子32岁,还有其他亲人的年龄。
这种年龄的冲击让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也更加意识到需要去做人生规划,从现在的角度去看到自己和家人更有意义和丰富的未来人生。
写在最后:
虽然这次在写的过程中仍然有些抵触心理和觉得困难,但已经付诸行动并做复盘,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后续可以借助工具和回听课程以及借鉴社群小伙伴的经验进一步更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