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幽默:十个譬喻小故事

作者: 五十芥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07:28 被阅读1次

五十芥-按:看完下面的譬喻小故事,你可能会说,佛陀很幽默,很会讲故事!但实际上,佛陀从不开玩笑,他只是说出事实罢了。】

故事一:爱生气,冲动的人

从前,有人与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仓卒?而此人者道我顺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

傍人语言:“汝今喜嗔,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沉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如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故事二:诈死的妇人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直信,后于中间共他人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离己婿。于是,妇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着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

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

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

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

乃至二三,夫犹故不信。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着,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故事三:现实版的“难兄难弟”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

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则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

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贪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道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如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

故事四:吝啬老爹的“小目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

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

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檐负之远葬林野。

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

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

 

故事五:治秃头记

昔有一人,头上无毛,冬则大寒,夏则患热,兼为蚊虻之所唼食,昼夜受恼,甚以为苦。

有一医师,多诸方术。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

时彼医师亦复头秃,即便脱帽示之而语之言:“我亦患之,以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闻有沙门婆罗门等世之良医善疗众患,便往其所而语之言:“唯愿为我除此无常生死之患,常处安乐长存不变。”

时婆罗门等即便报言:“我亦患此无常生老病死,种种求觅长存之处终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应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秃之人,徒自疲劳,不能得差。

故事六:夫妻之间的暗斗

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

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

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略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

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

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

世人闻之,无不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小名利故,诈现静默,为虚假烦恼种种,恶贼之所侵略,丧其善法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耽着嬉戏,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如彼愚人等无有异。

故事七:虚假的预言,真实的恐怖!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伤,以是哭耳。”

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豫哭?”

婆罗门言:“日月可闇,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故事八:吹牛者,自吹自破!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

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

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

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

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

故事九:不觉知的生活,就是无明!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与他客作得粗褐衣而被着之。

有人见之,而语之言:“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着此粗弊衣褐?”我今教汝,当使汝得上妙衣服,当随我语,终不欺汝。”

贫人欢喜,敬从其言。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语贫人言:“今可脱此粗褐衣,着于火中,于此烧处,当使汝得上妙钦服。”

贫人即便脱着火中,既烧之后,于此火处求觅钦服,都无所得。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过去身修诸善法得此人身,应当保护进德修业,乃为外道邪恶之所欺诳:“汝今当信我语,修诸苦行,投岩赴火,舍是身已,当生梵天长受快乐。”便用其语,即舍身命,身死之后,堕于地狱备受诸苦,既失人身,空无所获,如彼贫人。

故事十:五百梵志PK佛陀

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佛言:“甚善。”

梵志问曰:“天下为有,为无?”

佛陀答曰:“亦有,亦无。”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佛陀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梵志问曰:“人从何生?”

佛陀答曰:“人从谷而生。”

梵志问曰:“五谷从何而生?”

佛陀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梵志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佛陀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梵志问曰:“空从何生?”

佛陀答曰:“从‘无所有’生。”

梵志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

佛陀答曰:“从自然生。”

梵志问曰:“自然从何而生?”

佛陀答曰:“从涅槃而生。”

梵志问曰:“涅槃从何而生?”

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梵志问曰:“佛涅槃未?”

佛陀答曰:“我未涅槃。”

梵志问曰:“若未涅槃,云何得知涅槃常乐?”

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梵志答曰:“众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梵志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涅槃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幽默”譬喻小故事。这就是《百喻经》的由来,以此机缘,佛陀为五百梵志说了一百个譬喻故事。

相关文章

  • 佛陀的幽默:十个譬喻小故事

    【五十芥-按:看完下面的譬喻小故事,你可能会说,佛陀很幽默,很会讲故事!但实际上,佛陀从不开玩笑,他只是说出事实罢...

  • 生命本来圆满--佛陀苦修六年的玄机

    佛经中,有很多都是譬喻。 佛陀的故事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佛陀苦修六年的文字,却不曾思维其中甚深的譬喻——它说的其实...

  • 【66】七处破妄之一——正破计内(二)

    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壬二、喻明降伏。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

  • 譬喻

    故事是生活的譬喻。

  • 《百喻经》总结

    整本书的故事多以生活事件为题材,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寓庄严隆重于幽默谐趣之中,是一部借譬喻故事以申教诫...

  • 那个“装死的沙门”去哪儿了?

    这是《法句譬喻经 · 多闻品》当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 舍卫国里有这么两口子,都很抠门儿,不信道德,心行恶毒。佛陀...

  • 【安悦心声】生而为人

    佛陀在《法句譬喻经》里曾说了“盲龟浮木”的譬喻,他说在海面有一块挖了圆洞的木头,海底有一只瞎眼的乌龟,这只盲龟一百...

  • 十个幽默小故事,个个道理深刻

    1 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

  • 般若经,佛陀,譬喻,不二

    般若经三会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岂不要学无为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

  • 永远保持 盆水清净

    这是《法句譬喻经》里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用多么精辟的比喻来教诲自己的独子,尤其是脸盆与水说出了一个人的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幽默:十个譬喻小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t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