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荀子富国篇(上)

荀子富国篇(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5-03-03 00:05 被阅读0次

智者和愚者的欲望是一样的,这是人的本性,但实现欲望的手段是不一样的,这才是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如果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那么真正的智者就无法成就功业,贤与不肖就无法区分,有效的君臣秩序也就无法确立。

同时,大家的喜恶的东西都一样,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然产生争夺。人不是万能的,不能仅凭自己的技能而生存,必须依赖他人的技能才能活下去,因此人们总是采取群居的方式。此时,如果没有没有一套身份制度,弱肉强食就不可避免,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有事就推,有利则抢,为此,圣人创造了礼法制度。

富国之道:一是裕民,让老百姓先富起来,百姓有利可得,才会勤奋耕耘,不断开垦土地,这样国家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二是节用,君主要取之有法,各级官吏要以礼开支,富余的财富纳入国家储备。君主能够采取节用裕民的政策,则有仁圣贤良之名。否则就会田地荒芜,府库空虚。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所谓礼,即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各类人的职责和待遇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裕民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以法数制之。二是,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百姓除了满足日常开支以外,还略有结余。

确定名分符合天下人的根本利益,所以人君首先要管理好“名分”的制度,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遵循仁义、彰显仁义。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溼、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这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实为仁人之善政。人君能如此,则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

相关文章

  • 荀子·富国二

    【原文】 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

  • 荀子·富国一

    【原文】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也,知愚同;...

  • “君子”与“小人”的工字型结构解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君子以德,小人以利”——《荀子·富国第十》 “君子怀...

  • 浅说积累财富中开源节流的小习惯

    开源节流,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思想家荀况《荀子·富国》在阐述富国策略中所提到的:“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

  • 锱铢必较

    锱铢必较[ zī zhū bì jiào ] 锱铢必较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就...

  • 【经典品读】是是非非谓之知

    【经典原文】 荀子曰: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选自:《荀子·修身篇》。 【经典大意】 荀子说:肯...

  • [见成语知国学]《荀子》成语集萃(2)

    注:第一段为“原文”,第二段为“译文”,之后是“成语及释义”。 《荀子·富国》 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pà...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荀子的这句话基本上每个读到初中的人都会知道。现在...

  • 荀子·天论

    【学究】 荀子《天论》篇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表达了荀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荀子对于天道自然规则进行了唯物论...

  • 荀子《劝学》篇

    一、治学的意义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富国篇(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tt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