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从“买买买”的需求里跳了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刻起,买,购物,吃,似乎成了自己的需求。
每天,不买,就觉得手痒。
今天,买件衣服,明天,买样吃的,总觉得自己缺了某样物品。
记得在家时,朋友来到我的家中,看着书架上堆的满满的书,她“啊”了一声说,天呀,我终于知道你每个月的钱花在哪里了?
听到她的声音,我哈哈大笑起来。
买书,是我的爱好,也是特殊“癖好”只要有别人看的书,觉得好,我就会买,只是觉得自己需要。
做儿童教育多年,我经常看的书都和孩子有关,成人的书,我也喜欢看,每个月我都会在当当上买上最少10本书,但是那些书拿回家里后,我看的,也不过4、5册而已。其他的书,大多都放在架子上,甚至也很少去翻看他们。
就这样,我的书架上堆得书越来越多,虽然知道自己买了很多书,可是真正看得,并能熟记的并不多,只是偶尔想起,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这本书有印象而已。那么多的书,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知识量的收获。
想起来北京前,自己拉了一大箱的书,放在朋友家,因为实在不敢把那么多书带回家。 朋友看着书,说我,你嫁给书得了。
来到北京后,我和朋友的互动就是,请求她一定帮我看好那些书。
书在我的眼里,似乎是珍宝,比其他更重要。有朋友曾经和我开玩笑说,要是借书不还,你估计得跟人家身后好几天吧。是的,就是这样的。我曾经跟在一个借我书的朋友后面好几天,只因他借书没还。
来到北京后,不几天,又开始手痒,买书,不到几天的时间,屋子里又堆满了书,而我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觉得好的,就把它们带回家,有一段时间,我也苦恼我这样的行为,但是朋友说,书嘛,看多了就是增长知识,更是知识投资。
于是,咬咬牙,又买了,可是那些书,我真的没有看完。
买书的乐趣,比看书要多了许多。
突然某一刻,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时,我想问问自己,买那么多书干嘛,放在家里,其实真的看的很少,如果我能把一本书的内容记在心里,并且学以致用,而不是每本书,都只是只看了一点。
这个时刻,内心一个小小的对话涌动出来,你买这些书,只不过是想拥有它们。
“拥有”?我反问了一下自己,好像是这样。
我开始拿起笔来,写下自己关于买书的记忆,那一刻,很多关于买书的细节都蹦出来了,每一次买书,都和妈妈有关。记得上小学时,妈妈是老师,管理图书室,每次在商店里看到喜欢的书,想要买时,妈妈都会告诉我,图书室里有,可以去图书室里借阅,于是,买书的事情几乎一次都没有过。
直到,小学6年级时,我用自己获奖的钱,自己买了一本书,那种拥有的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满足,喜悦。那本书,我看了无数遍,甚至可以记起书里每一篇文章的页数。
在我工作开始有能力后,我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书。
当记起这份感觉时,我终于从“买买买”的欲望中跳了出来。
每次,当我想要买东西时,都会问自己,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还是只是想要拥有?还是自己自由选择的感觉?
当儿时的需求被看到,“买”离我远了很多。
“买”或许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当我们感觉无聊,或者压抑时,或需要表达情感时,买成了一种安慰和需求。
如果你有买东西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那么你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