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后,幼儿门前常常有久久不愿离去的家长们,那是大人不放心也是离不开。
对刚入园的孩子不放心,家长是不愿意放手。
对进入婚姻后的孩子,依然不放心,也不放手的也有。
记录发生:
进入七楼大厅,就听见一个女子叽叽喳喳的在说什么。因为还不到上班的时间,大厅相对安静,女子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有些突兀。
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陌生,因为七楼本来是离婚调解处的所在。作为婚姻辅导中心的志愿者,这样的情况也是见怪不怪了。
打开办公室门,拿水壶去自助饮水机接水,路过那个叽叽喳喳的女人。随意撇了一眼,发现叽叽喳喳的是一个中年女子,她面前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
常规情景,这应该是妈妈和儿子。进入婚姻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来离婚,常常会跟着妈妈。长辈自然不愿意孩子离婚,会跟过来数落自己的儿子阻止离婚的。
值班的老师陆续来到,我们三个人在杯子里蓄好水,刚刚坐下。
进来一对年轻夫妻,登记表上显示,年轻女孩是2000年的,男孩是99年,婚龄一年,宝宝一个月。
那个男孩就是刚才,被那个女人指指点点的男孩。
卢老师看看登记表说:孩子才一个月啊,孩子刚满月,你们跑到这里来离婚?
问询是什么原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来到这里的。
男孩说:也没有什么事,离婚是她提的。
女孩面无表情的说:没啥事,感情不合。你们签字就好,我就要个离婚证。
我说:我们这边只负责调解,真要离婚也还有一个月的冷静期。
我们还想继续问询,最近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想进一步了解。
女孩突然起身而出,我们以为女孩不想多说,也就没在意。
男孩坐在想聊,他们婚姻生活中的细节。
刚刚升级的爸妈对于来到的小生命,充满了好奇,尽管还是孩子的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后,也意识到了的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小夫妻俩感情也挺好。
坐月子最初,女孩和婆婆相处的也不错。后来亲妈常常来指点,只要亲妈来一次,女孩就会发作一次和自己嚷嚷。
正和男孩聊着,那个中年女人突然推门进来,怒气冲冲的冲我们吼叫:你们干什么了?我女儿在外面哭呢,你们一群人欺负她呀?
原来那个中年女子,是年轻女孩的妈妈呀。
在座的三位老师,还有那个男孩被这突如其来的架势弄蒙了。
怎么了?
我们没做什么呀?
女人用手指点着屋子内的几个人说:要离个婚还那么麻烦,为什么一个月?谁规定的?
陈老师慢悠悠的说: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这是现在新的婚姻法规定的。
中年女人不依不饶的说:我怎么不知道,啥时候还要一个月啊,快点让他们离了吧?我都要烦死了,天天吵吵吵闹闹………
做志愿者这么长时间,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第一次。
我们几个人,你瞅我,我瞅她都没有说话。
那个要离婚的年轻女孩,紧接着进来了,冷冷的拉扯妈妈说:求求你,我的事你别管了好吗?
那个中年妇女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女儿,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不管谁管你。你就是个缺心眼的,你啥都不懂……
自始至终,那个男孩没有说话,他大概习惯了娘俩这种模式。
后来又进来一对要调解,我们把那对母女劝出了办公室。
后续如何不得而知。
年轻人进入婚姻需要学习成长,作为父母,引导孩子在婚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如何学习成长,那真的特别重要。
如果不能助力孩子的婚姻,那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
常常会在值班回来有好多的反思,觉察,困惑。
向老师求教,老师说你们是婚姻辅导,不是个案咨询。
是啊,生命中来来往往的这些遇见,缘分深深浅浅各不相同。
我们只是志愿者,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只是疏通辅导,不是个案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