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本土高中化学特色,是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经验逐渐形成的。因此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化学课程经验,有利于体现我国化学课程的时代性、先进性。
一、课程目标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编制科学教育“2061计划”,计划中科学素养就是具有科学、数学和科学技术的知识并能运用它们做出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我国香港地区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从“知识和理解”“技能与过程”“价值观和态度”三方面进行构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探索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包括科学情境、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等,关键作用是能力。
欧盟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并提出八大核心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
二、课程结构
日本于2009年颁布《高等学校理科学习指导纲要》,修订后理科课程分为必修:科学与人类生活;基础类科目:化学基础;选修课程:化学。
俄罗斯化学课程分为纵向深化三个层次:入门阶段,化学基础知识体现在自然课(1~4年级)化学入门课程(7年级);基础阶段,化学课程具有系统性和完善内容(8~10年级);专业阶段,普通、提高、深化级别的化学课程内容(11~12年级)。
印度颁布《高中化学课程纲要2016—2017》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160学时,实践60学时。
美国“社会中的化学”是供10—11年级不主修化学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以通过提出和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来学习更多的化学。
德国化学课程将化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目标明确。
印度化学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化学实验训练实验技能,参与课题研究。
英国的科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科学思想、科学证据的本质和重要性,以及调查研究的主要技能。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于2016年颁布《高中科学课程标准》,确定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研究、技术问题解决、STSE决策及文化视角等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综上,不同国家或地区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给我们以启发,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在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