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同事跟我诉苦:“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怎么办?”
我在她凌乱的发丝和紧蹙的眉头中,看到了满到溢出的焦虑。
她焦虑什么?从何而来?
她问我的这句话,就回答了:她焦虑的是孩子不再愿意受她掌控。从她的控制欲而来。
1.如果孩子不再听话,你应该买瓶酒,庆祝一下。
我们知道,孩子到一岁至三岁这个阶段,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意味着,他不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人,有了“我”这个概念。
这个时候小小的他开始独立,开始说“不”,开始“不听话”了。
所以“听话”这个概念,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育儿当中。
“听话”意味着不独立,不成长。有哪个家长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永远依靠自己,永远不独立?
因此我说,当孩子不再听话,请庆祝,请欢呼。
他独立的开始,就是我们慢慢卸下担忧的开始。
2.她说:孩子不听话会吃亏!
吃点亏,有关系吗?
我举两个例子。
例一
我有个学生很喜欢耍小聪明。有一次讲简便算法,在别人都在找变式方法的时候,他按照笨方法列竖式算出来了。
我没有点破,表扬他算的快。但在接下来几道题,数很大,笨方法是不能很快完成的,他成了全班最慢一个。
我依然没有点破,也没有说教。只是表扬了几名做的快的同学,然后讲这道题简便算法的关键在哪里。
再下一道题,他就观察题目,主动用了简便算法。虽然不是最快完成的,不过我也表扬了他找方法找的对。
是否用简便算法,他自己做的决定。
算的快慢是结果,他自己承担。
后来发现不用简便算法会很慢,他自己认识到了决定的失误,然后又重新选择。
最后收获了好的结果,也受到了表扬。
如果最开始他用笨方法最快算完,我就批评了他。他一定是不服气的!他只能看到自己的笨方法比别人快,在洋洋得意中,我去泼一盆冷水,他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堵不如疏。
我不去干预,而是提高难度,让他自己碰壁,挫了锐气,他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有误,这时候再引导他改正,才有效果。
例二
背景:
我的小外甥金金三岁。
寒风料峭的晴天。
金金姥爷要在外面烤猪蹄,金金吵着要出去看。
但是姥姥在包饺子说没时间带他,金金就大叫,哭闹,缠着姥姥就要出去。
姥姥很忙,没时间安慰他,于是就很生气的吼他:外面那么冷,出去干什么,都忙着呢你瞎捣乱什么?
金金开始大闹,姥爷第一个投降:走走走,出去看去。
姥姥第二个投降说:你姥爷净瞎整,他能看好你啊?去去吧,你要出去把马甲穿上。
但金金还在生气,金金赌气的说不穿。
姥姥又开始吼:不穿就不许出去。出去冻感冒了又该打针了,要不然就在屋里呆着。
金金声嘶力竭的发泄:我就不穿,我就要不穿出去。
姥姥气的也变声了,要打电话给金金妈让她赶紧领孩子回家。
这时候我出来接过这扎手的摊子:让姥姥继续包饺子,我带孩子的出去。
我拿着马甲,带孩子出门了。姥姥还在喊:赶紧让他穿上,外面冷啊!
金金到外面还在生气。也不关注姥爷的动作,就是自己大步走,使劲跺脚。
我知道他这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阻止他,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等他不再跺脚,而是目光低落的看着地面,我知道他情绪宣泄好了,可以沟通了。
我问他:金金还想不想看姥爷烤猪蹄?
金金点头。
我接着说:你看姥爷现在还没准备好工具呢,你陪我去那边(有阳光的地方)站一会儿呗。
金金说好。
我拉着他走过去的时候,金金开始和我沟通:姥爷什么时候开始烤猪蹄?
我说:还要等一会儿呢,外面冷,火烧得慢。
金金说:等会儿我能离近一点看吗?
我说:当然可以了,我陪你一起过去。不过那边(姥爷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有点冷,咱俩把马甲穿上再过去吧。
金金说:行。
我给孩子穿上马甲的过程,时间花费比较长(一共五分钟),但孩子没有丝毫的排斥和反感。这五分钟,孩子虽然会冷一点,但不至于感冒生病。
3.让孩子独立,给他两样东西
权利+责任
把孩子的权利还给他,承担结果的责任也还给他。
他是独立的人,他的事让他自己决定。这是独立的先决条件,不能为自己做主,谈何独立?
同时,他做决定的结果,他自己承担。
好的结果,陪他庆祝,为他喝彩。
坏的结果,接受他的情绪,让他自己承担。给他陪伴,给他力量,帮助他想到方法,但不替他承担。
从小,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独立,他会成长为他自己。
不依照任何人为模板,不模仿任何人,不人云亦云,能够有自己的思考。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家长真正的要“教会”孩子的生存之道。
注:文中例子中,第一个例子,我当时表扬做的快的同学,这种做法,我现在并不认同。我对教师还怎么做,还在琢磨思考中。
第二个例子。我的原生家庭,文中的姥姥姥爷,包括金金妈妈爸爸,在育儿方面,都是典型的反例。例子中的事件,能反映出姥姥的焦虑,控制欲,姥爷的无原则,和被孩子控制等问题。不值得提倡,应当好好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