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
知乎上有个讨论曾经极其火热:
父母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
他们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让很多网友深有同感。
面对父母的强势,我们无法反驳,一旦反驳就会称为「不孝」;但是不反驳压抑在心中的难受又真实存在,好矛盾。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与解决呢?
下面的内容中或许会让你找到答案。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父亲三部曲中的《喜宴》后,说过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
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
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爱,同时也爱我就够了。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的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对了。
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且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
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
家庭的环境应该是轻松,快乐,没有包袱的,过度的压力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小孩都是不利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愉快的成长环境。
让孩子感受到爱,比爱孩子更重要,而爱的真正基础是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当生命被尊重时,才会更加的自由与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