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很多企业内部的各种总结、报告、计划、方案、通报等工作文件的写作量,也开始“飙升”,而智库和研究院在近期开展的“成渝双城企业智库合作平台”的系列调研中(该平台由本智库创建,进行牵头、指导),也发现很多企业部门的负责人朋友(特别是项目整体管理类系统性管理部门),也常在抱怨下属,说下属在报告、计划、方案等文件写作上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写作对标度较差,往往此前得到清晰交办的任务,隔了几天或一段时间,由下属交到自己手上时,才发现拿到的文件内容和自己想要的内容,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本智库经过对相关企业文件及写作流程的分析判断,主要还是工作方法的问题。这里推荐一个文件写作管理方法,叫做“优化文件写作法”(因为是智库相关专家应用优化方法总结,就暂且以“优化文件写作法”命名,可能与前人已有相应方法雷同),方法不太复杂,只要按照所说的基本方法去做,文件内容的对标性,就能提到较大程度的保障:
第一,在文件写作开始之前(特别是具有项目整体影响作用、系统性影响力的报告、计划、方案等),先组织相关撰写部门或个人,举行相关的内容统一沟通会,按照行业相关的常规动作,统一执笔部门或撰文人员关于文件内容的基本思路,然后根据这个基本思路,由主要撰写人员,拟写一份简单的相关文件大纲(这个大纲要指出文件的基本内容版块,以及每一个版块里必须有的关注重点)。
第二,部门负责人与撰写人员,就这个纲要的内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强调一下,这个大纲只是纲要性的指导内容,所谓文件各基本版块里边具体的内容或创新,以及相关分析、研判类信息,并不需要在此大纲中明确体现,仍然需要撰写人员的具体创作)
第三,部门负责人以此大纲为导向,跟进并指导相关文件的持续性撰写;执笔人员,也以此大纲作为内容撰写的指导思路,依据大纲中规范的、必须有的内容版块,以及各版块中必须注意的重点,开展文件具体内容的写作。
第四,部门负责人持续跟进文件的完成情况,从第一个版块的拟写完成开始,每当一个版块写出来后,都要依据大纲,按时、实时检查该版块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的版块结构、主要内容、位置排序、递进逻辑,并认真检查大纲要求的版块重点,是否已经得到清楚的体现(当然在员工写作每个版块具体内容时,就不要过多打扰,待相关版块的具体内容刚完全时,再去检查完成情况,也就是“等人家写出一段后,再去看这一段”)。
第五,针对每个版块的检查情况,要迅速有效,对相关版块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指导,保证大纲对文件内容的约束力。
第六,部门负责人对执笔人员在写作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主要为专业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充分交流,形成下属乐于认同的指导意见。
说简单一点就是:小时侯写作文,是放任自己自由发挥,整篇写完了,再给老师检查;现在写公司文件,是先共同确定方向,然后抓紧时间创作,写完一段,再检查这一段……在持续的跟进检查中,完成整篇文件,以保证内容(部门、负责人、撰写者)的对标稳定性。
此方法的前提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绩效安排等有较深入的理解,并且自身的专业性较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