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好久不见,最近总是想起罗曼罗兰这句话,第一次身有所感。
早上看新周刊的推送,说“对毕业生来说,我们的社会更像一个大油瓶。只要往里稍微浸泡一下,分分钟变油腻。”作为刚毕业进入油瓶的我,觉得是的。
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也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很容易就被随脚踏进去的那个地方感染。可能是在某大公司的会议室,可能是在某小公司的茶水间,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急切地想得到认同,我们很容易只是犹豫一下,就放弃自己。反正,本来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我自己差一点吧。
我新工作有一个巨额KPI,KPI是否完成没那么重要,但完成多少,尤其和同样的新人相比,就显得有点重要了。
我是挺不求上进的,但骨子里又有点好强,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拖人后腿。刚接受KPI那段时间,超级焦虑,每天晚上睡前想的是工作,早上睡醒想的也是工作。
我很少焦虑,因为焦虑对我而言不是动力。焦虑会让我不开心,不开心很难有高的工作效率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KPI完成不了,即使成为团队垫底的,那也没什么大不了。没有人会把自己所有的能力价值寄托在所谓公司为你定制的KPI上。但就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那个狭小的环境里,在那个狭小环境里的你,很难真正明白。
我那个时候总是纠结一件事情,如果我的价值不寄托在KPI的完成度上,那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也不是说价值吧,显得很功利,一个人活着总需要点认同感,我的认同感还能在哪里?
到现在,我其实也没找到我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但的确是把自己从KPI的焦虑中拯救出来了。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一个点一个点能讲清楚的吧,写很垃圾的东西是我的价值,让别人开心也是我的价值。即使很微小,但也是一种意义吧。
我觉得大家都需要这样一件寄存价值的事情吧,当其他很多事情都做得很烂的时候,有这一件事情支撑着你,你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即使被质疑也不会气馁又恐慌,陷入到对自己的怀疑中无法自拔。
但我们又得尽量把所有的事情去努力做好,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在很多事情上天赋都是一般的,甚至为零。长大也是慢慢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过程吧,至少我不会再妄想自己天赋异禀。
昨天和小黑球聊天,她说“人生呐,还真是老掉牙的不断在寻找自己,寻找自己道路的过程。”但我想说,人活着能知道并且去不断寻找自己,真是太好了。我不知道少年人的热血还能在我身上呆多久,但活一天尽一天力吧。
生活的确是很难啊,所以体验生活后,更是欣赏那些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还能坚持自己小情趣的人。工作的人想要保持生活的热情太难了,但我喜欢迎难而上。
写的时候时不时想起严瑾,我喜欢跟她玩,因为她挺二的,猛起来比我生多了。我真得希望,现在以及以后很多年,我和她,还有你们,身上那股劲永远在,不管生活的大锤头砸了多少下。
人活着一定要成为自己啊,有让人讨厌,也有金光闪闪,都一样珍贵。
借用新周刊引用的《欢乐颂》那句台词,“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来世一遭,不生猛枉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