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字帖已经练了好几遍了。
实际上是,买了好几本《灵飞经》字帖。因为《灵飞经》原来是毛笔字帖,有人用硬笔将它临摹成下来,做成硬笔字帖,所以就会有不同的版本。
每本字帖,我都是单字练习加上整篇临摹一遍。昨天练完了一整本字帖,今天开始新的一本,整篇竖版的。
发到练字群里,朋友说,“你的字已经非常非常好了,还需要练吗?”
我又忍不住“好为人师”了,说:
“我觉得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呢!
任何技术都是,当你达到90分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做得更好,然后就需要慢慢磨。
做到80分是比较容易的,越往上花的时间就会越多,越难提升。但是挑战自己是很有意思的。
跑步也一样。我能跑到十公里,应该算80分了吧,但再往上,增加距离或者提速都很难了,那我就不着急了,每天坚持,让改变慢慢发生。”
朋友说,“学霸的思想,学渣理解不了,但是支持。”
真的不能理解吗?我觉得她是在恭维我。
但我做事情一直是这样的逻辑。
对于我喜欢的事情,我会用“微习惯”去坚持,开始的过程会感觉进步很快,很有成就感,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是会出现“平台期”,这个时候就不能着急了,就需要放慢速度,开始抠细节,做好一个细节,就能进步一点,这样细水长流,让自己沉浸其中,就会越来越享受这件事情。
如果是对于完成一项任务来说,我觉得做到80分就可以了,再往上提升,会耗费很多时间,但效率会下降,事倍功半,没有太大的意义。
比如,我读“抄写英语的奇迹”进行录音,通常一次录一篇,大概用十来分钟就可以达到基本满意。如果我想一次多录几篇,就不会那么顺,有时候读很多遍都有瑕疵,三篇可能要花一个小时。平均一下的话,每篇要多花一倍的时间。
这应该是因为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身体的机能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也是最好的,时间一久,就会疲劳,效率就会下降。
所以,死磕一件事并不是聪明的做法。
对于喜欢的、想要细细打磨的事情,要有匠人精神,把时间放长,每天进步一点点,长长久久去做,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去热爱。
而每天的时间安排要灵活,让身体和大脑时常保持兴奋,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不断体会到成就感。
这也许就是“学霸”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