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惧,人在一天的生活中,往往能把这五种情绪体验个遍。
情绪也往往来得快,去得快,如过眼云烟,以至于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觉察和捕捉时,情绪已经悄悄转换了。
为什么心生欢喜?为什么快乐?为什么愤怒?为什么悲伤?又为什么恐惧?
情绪来得的当下,我们处在情绪的漩涡中,似乎不曾按下暂停键好好考虑情绪为什么会来。
最近在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苍鹭给蛤蟆讲有个角色叫“生气鬼”,“生气鬼”很懂该怎么表达愤怒,只要遇到适合他演的剧目,他能不动脑子切换到愤怒的语调、音高和姿态。
蛤蟆不解,他问苍鹭:“难道愤怒的人自己选择了愤怒的角色?他们是故意愤怒的吗?”
苍鹭反问:“当然,不然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看到这里,我和书里的蛤蟆先生一样,都觉得难道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让我们产生了快乐、愤怒等情绪吗?想想如果不是上司对我的方案百般挑剔,我哪里会生气?
但苍鹭接下来的引导,却让我意识到情绪的产生并非我们一贯认为的那样。
仔细想想,真的有人能决定让我们产生什么情绪吗?一个人如何钻进你的脑袋,强迫你产生任何情绪?TA或许能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还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面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你可以选择生气愤怒,也可选择快乐应对。
还是拿上司对你的方案不满的例子来说,选择愤怒的情绪,那么你的关注点会一直停留在,上司对你的百般挑剔和不满;选择欣然接受,你的关注角度或许就会变成上司在引导我,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应对外界的人、事的心态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下次在应对时,戒掉条件反射,给自己一个觉察,我要选择什么情绪我自己做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