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
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理论提出者 布鲁斯·韦伯斯特
该理论针对公司IT部门而引出,那么该怎么看待该理论呢?
首先,以上理论当我第一次读到什么时候,内心中直接有了映射关系,相关现象人物对号入座。匹配该现象的员工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并非能力差的真的没有想过离职,只是他内心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当然会有退堂鼓的想法,如果原公司再有个不错的涨薪,更容易让能力差的留下。
相反,优秀的员工面来说其实更多的考量的是为公司继续做下去,我还能成长多少。开发人员的技术栈是一个广度考核标准,或者说是技能列表,一个公司使用的技术栈相对固定且稳定,开发人员所在的技术团队依附于改公司的技术栈,也就是说小于等于的关系。那么,当已经不能从该公司获得足够的养分,其实,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于是,相比于不太优秀的员工来说,离职的概率会高很多,久而久之,则形成死海效应。
大部分hr都会参考为之前公司服务的时长,但HR并非技术人员。他们考量到的更多的是为公司的技术输出稳定性,也就是说,相比于跳槽频繁的员工和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待很久的人来说,对于任务交付,人员培训等等非技术因素利大于弊,所以在面试时,频繁的工作经历不一定显得丰富,而可能暴露出来问题是不稳定。
基于以上,作为开发人员,首先工作中要积累经验,积累技术,在快速掌握公司架构及常用api后,应该做的是尽力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并且用批判的眼光去考量当前架构体系优缺点,与之前公司架构进行对比分析,取其精华,归纳总结,用批判的方式学习。避免自身陷入死海效应,同时,更好的成长自己的能力和思维逻辑。且在批判的同时去学习,这条路毕竟是孤独的,因为从根本上对现有体系架构提出了质疑,而此时,能帮你的便是曾经的经验,社区的大佬,这些都是匮乏资源,所以必定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而此刻,你已经巧妙的走出了死海同时避开了hr的狙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