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 死海效应

作者: TreeMap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4:34 被阅读280次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

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理论提出者  布鲁斯·韦伯斯特

该理论针对公司IT部门而引出,那么该怎么看待该理论呢?

首先,以上理论当我第一次读到什么时候,内心中直接有了映射关系,相关现象人物对号入座。匹配该现象的员工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并非能力差的真的没有想过离职,只是他内心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当然会有退堂鼓的想法,如果原公司再有个不错的涨薪,更容易让能力差的留下。

相反,优秀的员工面来说其实更多的考量的是为公司继续做下去,我还能成长多少。开发人员的技术栈是一个广度考核标准,或者说是技能列表,一个公司使用的技术栈相对固定且稳定,开发人员所在的技术团队依附于改公司的技术栈,也就是说小于等于的关系。那么,当已经不能从该公司获得足够的养分,其实,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于是,相比于不太优秀的员工来说,离职的概率会高很多,久而久之,则形成死海效应。

大部分hr都会参考为之前公司服务的时长,但HR并非技术人员。他们考量到的更多的是为公司的技术输出稳定性,也就是说,相比于跳槽频繁的员工和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待很久的人来说,对于任务交付,人员培训等等非技术因素利大于弊,所以在面试时,频繁的工作经历不一定显得丰富,而可能暴露出来问题是不稳定。

基于以上,作为开发人员,首先工作中要积累经验,积累技术,在快速掌握公司架构及常用api后,应该做的是尽力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并且用批判的眼光去考量当前架构体系优缺点,与之前公司架构进行对比分析,取其精华,归纳总结,用批判的方式学习。避免自身陷入死海效应,同时,更好的成长自己的能力和思维逻辑。且在批判的同时去学习,这条路毕竟是孤独的,因为从根本上对现有体系架构提出了质疑,而此时,能帮你的便是曾经的经验,社区的大佬,这些都是匮乏资源,所以必定是相对漫长的过程,而此刻,你已经巧妙的走出了死海同时避开了hr的狙击。

相关文章

  • 再聊 死海效应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

  • 死海效应

    过去我总以为,各种社群打卡互动挺不招人喜欢的,感觉不但刷屏还不停的有响声…当读懂了“死海效应”的时候才真正明白...

  • 死海效应

    1. 过去我们总以为,力量越大,解决的问题就越多。但是真实世界不是这样的。力量越来越大的同时,力量给你带来的问题也...

  • 死海效应

    今天突然看到这样一个名词:死海效应。 说的是死海没有稳定的活水源头,水就不停的蒸发,水里面的盐分就会越来越高,正常...

  • 死海效应

    大型组织和企业伴随着IT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我已经在这里讨论过很多次了,那...

  • 死海效应

    死海效应源于套娃现象。什么是套娃现象呢?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娃套着一个娃,这里有一个管理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总裁,每次...

  • 死海效应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陷入“死海效应”。我们知道,由于淡水蒸发,死海的水平面不断降低,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盐湖,死海的咸...

  • 【译】死海效应

    今天在湾区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文章不长,就粗略的把它翻译下来了。下面是正文: 大型组织和企业伴随着IT...

  • 让自己的团队远离死海效应

    死海效应 什么称为死海效应呢? 就是一个企业团队里的两种人,一种是积极向上的,有能力,每天都会想着自己怎么努力,怎...

  • 为什么很多公司裁员,都是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原因是什么

    周鸿袆曾经发了条微博:公司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否则会发生死海效应。 死海效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聊 死海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e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