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呐喊》读后感

《呐喊》读后感

作者: 刘大当家的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21:50 被阅读0次

要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呐喊》当居首位,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药》中的华老栓,《明天》中的单四嫂,还是《阿Q正传》中的阿Q,都给我印象深刻。《呐喊》是鲁迅先生经典小说集,更是中国的名著。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柱,他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征着当时中国的黑暗吗?我还看到了读书人的悲哀,他们可供炫耀的惟有学问而已,可学问在人们眼中又算什么呢?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方面不多,但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个落魄书生的形象。《药》则体现出了一个民主的愚昧和无知。其中的环境描述似乎就是当时世道的黑暗程度与动荡不安。让人们深深地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可悲。

要问我最喜爱《呐喊》中的哪部小说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取《阿Q正传》阿Q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正因受愚弄受毒害,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未庄,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他还常为生计发愁,野蛮的压迫剥削使他贫穷;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发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动竟是去静修庵里胡闹。因此说,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直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了。这也是就中国人民的最大毛病。

在我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之后,鲁迅先生的《呐喊》却仍让我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在鲁迅的作品里,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职责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有力的地喷剂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中国,快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相关文章

  • 《呐喊》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呐喊》这本书,让我倍感难过。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一章。人们的举动实在是太...

  • 《呐喊》读后感

    每一次将《呐喊》这本书翻开时,都仿佛能听到从记忆深处涌出的一声声呼唤,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吃人”的社会制度的...

  • 《呐喊》读后感

    要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呐喊》当居首位,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药》中的华老栓,《明天》...

  • 《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

  • 《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有小说十四篇。我最喜欢《孔乙己》、《药》、《啊Q正传》、《兔和猫》、《鸭的...

  • 《呐喊》读后感

    《狂人日记》以日记形式记述了“我”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逐渐走向绝望。真实逼真的言语,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用平白的语...

  • 《呐喊》读后感

    鲁迅的《呐喊》,大多数部分作者都用了幽默的方法来批判旧社会时代主义,使我增加了很大的兴趣。 我最喜欢的就是《鸭的喜...

  • 《呐喊》读后感

    在那个年代,中国很落后,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鲁迅认为中国人落后时因为技术不发达,于是到日本留学学医。但是他后来发现...

  • 《呐喊》读后感

    在这一断时间中,我读了鲁迅写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这本书用夸张而生动地写作手法揭露了当时迷信的封建制度和...

  • 《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是帮助当时中国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麻木,愚昧的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呐喊》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et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