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天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也会选择在这一天踏青。
清明·起源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是“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这个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风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祭扫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清明·民俗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01 祭扫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清明时节,在外游子回到家中,亲自察看坟墓,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情。
02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故有游春访胜的踏青活动,由庄严肃穆的祭扫延续到春游娱乐身心的意义。
03 闲趣闹趣
“清明清,去踏青,青团青酒寒食兴。祭祖野餐插新柳,飘落春雨轻又青。”民俗有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