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读书笔记--影响力
最近阅读《影响力》一书,总结和感悟如下:
一直以来,以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都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决策的,这是人类比动物高明的地方。读了《影响力》一书,才意识到,在促发因素的影响下,人的本能反映并不比动物高明多少。
书中介绍了容易影响人的行为的6个原理:
1、互惠:
互惠指如果有人帮助过你,你就会想方设法想要回报,否则无形中会感到压力。
在原始时代,互惠原则帮助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有了的互惠,大家形成了有借有还的信誉网,我们的祖先得以分享食物和合作。
所以吃亏是福,肯吃亏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就是这个理。肯吃亏的人,恋恋不忘要回报的人也就多了,想要回报帮助你的人多了,自然运气就好了。
2、承诺一致:
如果向别人承诺了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一般会倾向于去遵守。所以说,如果你想完成一个目标,比如减肥,比如坚持阅读,心里想不如承诺行动,私下承诺不如公开承诺,特别是向自己在意的人承诺;口头承诺不如书面承诺,另外,不带惩罚的承诺不如惩罚性承诺,比如支付押金。而带有仪式感的承诺,则会进一步加深承诺在心中的分量,在想要放弃时,给自己形成更大的心理压力,督促自己坚持承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目标管理类培训或知识付费社群,都推崇打卡,支付押金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发朋友圈公开自己的目标任务。
如果想要完成什么目标又觉得很难坚持的,不妨大胆的公开承诺,在承诺一致的压力下,更能帮助你坚持完成。
3、社会认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型动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看看周围的环境,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养成的习惯,是从模仿开始身边的社会的一言一行开始,而在判断什么行为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我们会根据别人可能的意见而进行调整。
所以说,大到国家的国民性,小到家庭个体的习惯,都受到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性格,暴躁的家庭会养育出暴躁的孩子,爱读书的家庭容易养育出爱阅读的孩子。
所以在养育孩子方面,不妨借鉴该原则,与其不停说教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不如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多带孩子在正能量的环境参加活动,在良好的氛围影响下,相信孩子都不会太差。
4、喜好;
喜好原理,也就是爱屋及乌了,喜欢一个人,也就会喜欢他的一切。有没有发现,本来觉得很丑的人,相处久了成为了朋友也就不觉得丑了呢。所以,关于如何产生喜好,接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而且主张应该是友好合作的接触,而非竞争敌意的接触。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为了解决种族冲突矛盾,通过拼图教育的方式,即在学校教育中,不是过多强调竞争性教育,而是通过拼图式教育,每个孩子负责一块内容,完成任务取决于大家的通力合作,通过在接触和合作中熟悉建立相互信任和喜欢,对解决种族冲突很有帮助。
借此不由得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多强调排名、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容易激发孩子的相互攀比,怀有敌意的结果。所以不妨借鉴下拼图教育方式,更多的鼓励合作而非竞争。而多胞胎家庭中孩子吃醋冲突的情况下,也不妨采用这种方式,创造机会让家庭中的多个孩子完成共同的目标,而不是相互攀比说哪个孩子表现好,相信更能帮助孩子之间和谐相处,通力合作。
5、权威性
我们天性都会服从于权威。很多时候,在权威下,会放弃自己的思考,而在此情况下,可能往往酿成大错。所以,提醒我们自己,在面对权威主体的决策下,不妨多独立思考,确保做出正确的选择。
6、稀缺性
在稀缺的东西面前,我们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本来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说马上要卖完了,头脑发热马上就买了。苹果和小米的饥饿营销,可谓深得其精髓。随意,我们要抵制别人利用稀缺性来控制影响我们,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