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一个邻近的姑姑要来我家玩,六十多岁,喜欢说话,喜欢约着这批同在一个城里帮孩子带娃的老相识串门。我妈生性相对内敛,不喜走动,平时上班,周末又想多休息一下,所以姑姑几次三番表现了想来玩的意思,妈妈也没过多热情邀请。
见面前,我想象着一个六旬老太唠叨,嘴碎,东家长西家短的样子。见面后却完全不是。
是姑奶的儿子送她来我家的。我一开门,就见姑奶一米八几的健硕儿子站在门口,微笑着,姑奶在他身后。客套地打过招呼进门。姑奶的儿子是幺儿,比我还小三岁。姑奶在这里住就是帮幺儿带娃的。
姑奶笑着说,幺儿开车送到小区外,怕她找不到我家,就特意送了进来。幺儿坐了一会儿,跟我老公寒暄几句,加了个微信,一杯茶的功夫就走了,他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中午约了客户吃饭。幺儿给我的印象是全程笑眯眯的样子,丝毫没有对老太太的无奈。
姑奶说,来之前,她给幺儿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玩。幺儿问她:“你怎么去啊?找得到吗?”姑奶打趣:“我背一斗米问过去呗。”幺儿笑了,说“你赶紧下楼,我这就回家送你去。”一路上,幺儿笑话她:“你每天东串西串的走了不少亲戚呐。”姑奶说:“是啊,别人都说农村人来城里住不习惯,我这算很好了,要不是有门串,你家都是些怪人,我不得逼疯了。”
姑奶以前是在老家县城帮大女儿带孩子的。大女儿大学毕业没多久,姑爷爷因病去世,那时姑奶55岁,大儿子已经在老家成家,幺儿还在上大学。姑奶一人扛起家里农活,秋收3000斤稻谷,还养了两头大肥猪。人人都夸她能干,可是这些农产品卖的钱仍然供不起幺儿的学费,她自己一米六几的个子,瘦到只有九十斤。大女儿心疼妈妈,她在中学当老师,女婿是公务员,工资都不高但好歹稳定,主动表态供养弟弟到大学毕业,让妈妈去城里帮她带孩子。姑奶心想,在家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挣不够孩子的学费,女儿的孩子没人带也是实际困难,他们也愿意给幺儿出学费,这下正好,索性撂下老家就去跟着女儿了。
待到幺儿大学毕业,跟女朋友一起到省城找工作。那大概是2010年左右,俩人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干过服务员、收银员,俩人一个月收入一两千块钱。2011年,姑奶突然接到幺儿电话,说女朋友怀孕了,要吧经济条件太差,不要又舍不得。姑奶错愕,她问:“你们得先问问小陈她妈什么意见,你一穷二白,别让人家姑娘跟你受苦。”幺儿说:“她妈妈没什么意见。”姑奶说:“她都没意见,我当然没意见了,那就生吧。”幺儿孩子出生,丈母娘帮忙带了三个月,要回家。幺儿和媳妇央求姑奶来帮忙。姑奶跟媳妇说:“那我得提三点要求。第一,要我带孩子可以,可别等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了就把我赶走,到时候我老家也没家了,回去跟你哥他肯定不乐意,帮你带着孩子后面不需要了就让我去跟他。第二,我人老了,肯定越来越唠叨,也会比你们脏,你们不能嫌弃我。第三,我们是婆媳,也可以是朋友,我要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你可以生气,但只能气5分钟,我也一样,生你气不超过5分钟。”媳妇点头应允。
就这样,2011年,姑奶来到了省城,跟幺儿一起生活。一家四口人租住在一间房里,两张床中间拉个布帘。孩子刚出生,媳妇不能上班,全家人靠幺儿两千来块钱的收入生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幺儿帮别人接刷广告的活,一日骑着摩托车载满了刷广告用的东西,因为着急不小心闯了个红灯,被警察一路追着堵到了警察局。姑奶情急之下拖着媳妇孙女直奔警察局,好说歹说,最后警察不仅没罚款,还骑车把他们送回了家。回家后,媳妇感恩戴德,说“今天若不妈在,真不知如何收场。”
姑奶说起这些经历,轻描淡写,面带笑容,不刻意渲染穷苦,也没有过多描述去年买房后的生活,似乎现在说起来这些经历还挺有趣。
姑奶说起年轻时候的自己,什么都干过,经常做些小买卖,卖水果、到镇上去卖咸菜,谁家有丧事就去哪里卖黄表纸,从邻镇批发烟回来卖,一天能赚9块钱,能买9斤肉给孩子,那些年几乎没怎么睡过觉。
我妈告诉我,姑爷爷和姑奶奶都很勤劳,开始姑爷爷是个教书匠,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回家了,人很聪明,自己学木匠都能做桌椅板凳,但无奈挣不了钱,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农活和姑奶奶出去做些小生意。但是,姑奶从来没跟人说过姑爷爷的坏话,也从不埋怨。
姑奶也很聪明,做姑娘时,她的同伴去学裁缝,她因为无父无母,由姐姐一手带大,没钱交学费,就站在旁边看着同伴,竟然也学会了,回家给一家人翻新衣服。她说自己经常教孙女做手工,在我家还教我女儿用纸折水杯、五角星、衣服,搞的我女儿对这个老太太万分喜欢。女儿用手去摸姑奶的脸,去摸她脖子上松弛的皮肤,姑奶没有一点厌恶,也不会刻意讨好孩子,就那么自然而然地相处着。
姑奶也跟很多老年人一样,喜欢去社区里听那些为了卖货给老年人的广告。但不同的是,她从来不买。她说,她每天都去听课、做玉石理疗,都是免费的,而且凳子坐上去暖暖的,很舒服。现在,她能讲通人体的血脉流动是怎么回事,知道人体的穴位都在哪里,记得很多我都记不住的细菌的名字。我略研究过中医,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那些机构虽然是为了卖货,但是这些医学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给了这些老年人。姑奶说:“我的孩子们问我妈你想买么?我说不想,真的不想,我没钱,又不是那些有退休金拿的人,我知道,买这些东西会有瘾,买了一次就会买第二次,后面就没完。”
去年,她在卫生间摔了一跤,大概是骨盆摔碎了,孩子们花了六七万块钱给她做骨盆置换。听着隔壁床的一个老太太因为其它病症不能手术,只能在那疼得哇哇叫,她媳妇跟她说:“妈你看你算好的了。”她感念着媳妇的好,说自己也是遇上了好媳妇。在医院做手术,她一把拽过医生,说“我是左腿啊,你们别打麻药打到右腿了,因为外表看不出来,你们麻醉了我我又不知道,别最后做错了腿。”医生笑到不行,用笔在她的左腿上做了记号。姑奶说到这里自己也觉得好笑,说是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有人做手术麻醉醒来,发下怎么另一只腿也不能动了,原来是医生做反了,坏了的那只没做,反倒把好的那只给做了。
姑奶说,有时候媳妇也会嫌她,说“跟妈说话好累。”姑奶就会告诉她“我说话还不累呢,你听倒累了,一边歇着去吧。”俩人并不会因此置气。
儿子也是出名的好脾气,儿子的姐姐曾经说他:“你一个大男子汉,怎么也得有点杀气啊。”儿子说:“都是亲人,我干嘛要发脾气呢?”
大女儿也非常孝顺,媳妇有时候问姑奶“大姐干嘛对你这么好?”姑奶明白人,听得出这里面也有试探,她就告诉媳妇:“因为我供她读书了啊,还给她带孩子,你妈也供你读书了啊,你也要对你妈好。”媳妇说:“我对她很好啊。”姑奶说:“那她生日你都不给她打电话。”媳妇说:“她年纪还不大。”姑奶说:“那等她到我这么大岁数你再孝顺她?”回忆起这些,姑奶自己也乐个不停。
大媳妇在农村,开始几年,对姑奶并不是很好,最近这几年却变得越来越好了。小媳妇问姑奶:“妈,大嫂最近对你越来越好了。”姑奶说:“是啊,看你对我这么好,她也是媳妇,也会对我好了呗。”
对于大媳妇的不好,聊起天来,姑奶从不过多提及,只想着她的好。说上次回家,大孙子抱着她说“奶奶你别走了,你在家妈妈才会烧这么多好吃的。”
姑奶热情、开朗,在小区里很多熟识的老太太,有老太太向她抱怨,丈母娘来了,媳妇一个劲给丈母娘夹菜,把鸡汤全都舀给丈母娘。姑奶答她:“这是你没用啊,怎么能怪你媳妇呢?你自己抢先一步给丈母娘夹菜不就好了么,既显示了你也能做主,又能得媳妇欢心。”
后记:
姑奶走后,我跟我妈说,姑奶一大家子,以后不见得多富裕,但肯定会越来越繁荣。
人活一世,首先得认命,知道自己命该如此,但同时得有原则,那就是积极、乐观生活,真心待人,凡事都向好的方向想,结善缘,做善事,明明朗朗、利利落落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