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描述方鸿渐出国留学四年,换了三个大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和德国的柏林。文凭没有一个,但是却涉猎广泛,“心得全无”。可是家人以为一个博士文凭,可以让他们“与有荣焉”。所以方鸿渐便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钱先生写道: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文凭:旧指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现专指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
一般泛指本科(专科)、硕士、博士等各种学历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文凭代表着一个人学习经历所受教育的程度,又称其为学历。
不是能力,水平的代表,
不是生活幸福的保障。
时常听说,为了拿到博士学位,常年在学校里逡巡,明明没有读书的心思,却为了浮名而忍耐。直到承受不了学习压力,焦虑抑郁,茶饭不思,不得不放弃。大好年华,白白浪费在校园里。
家境宽裕,到国外留学的大学的学生中,有整日在华人圈里玩耍的,三年大学毕业,虽取得了文凭,但是英文口语基本不灵,找个工作也不过是在华人饭店或者华人建筑公司里从基础起步。这些工作其实高中毕业就完全可以了,根本不用读到大学文凭。
国外的文凭好念经,有出国研究中国文学的,拿了博士回国工作的,就成了香饽饽,真正学到什么了,不得而知。
凡此种种,可见文凭在国人眼里是很重要的。
家长们真是应该睁大眼睛,因材施教,千万不要跟风攀比,害了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