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里还会有墙的存在?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翻开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迷宫,而迷宫里的每一道墙,就像是限制我们思考的障碍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找出可以通往每一条出口的道路。
很多人为本书写序,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典老师父母的留言,这个孩子经历的一切都在书中呈现给大家。
翻阅正文,我发现的确如此。很多都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惑。
房子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吗?
书中借用股神巴菲特的例子,为我们解开这个困惑。假如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最初的决定是要房子,而不是对巴菲特本人的投资,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个股神和他的传奇,他也不会遇上一生的挚友——查理•芒格。
房子只是给了一些人寻求安全感的借口,或者说是筹码,真正的安全感依旧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谈及安全感,想起很久之前停职在家的日子,没有收入来源,虽然家里人对此并不在意,对我百般呵护,我却感觉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
没有收入变成最大的问题,但是当我遇到老师,与伙伴们一起读书,一起朝着想要努力的目标前进时,我才发现,正如本书中所说:安全感来自自己,经济独立是一方面,精神独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本书中的小插图,当人为了所谓的安全感去典当梦想时,他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谋划和希望。
安全感,就是要面对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它是一种你意识不到的恐惧,但是当你了解它,正面恐惧,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什么坎过不去。
生活无趣,怎么破?
《拆掉思维里的墙》用白羊座的感兴趣和另一类人的不感兴趣作比较,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兴趣”和“没兴趣”的差距有多大。
感兴趣的人可以随时进入状态,投入到本就喜欢的事物中去,他们看中的不是整件事的结果,而是全身心地感受到做事情的快乐。
没兴趣的人反而会容易产生漠不关心的淡定,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手足无措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我们要成为保持纯真和好奇心的勇敢之人。
回到最初提问的问题:你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它对你有什么积极引导意义。
我目前最感兴趣的事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所以并不觉得读书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阅读,让我遇到很多优秀的人,看着他们每天的努力,自己也会去身体力行的践行读书和输出。
阅读,带给我很多的惊喜。首先是我每天坚持读一点,输出一点思考。然后,阅读可以增长见识,不至于与社会脱节,思考可以让大脑更加灵活,让我更好地适应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阅读,让我成为孩子的榜样,还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到身边的人。
《拆掉思维里的墙》告诉我们,生活从来都不会无趣,只有“无趣的人”,为我们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的乐趣带着我们穿透生命的无常。
乐趣来源于全程投入。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三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