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一个创作灵魂的追求史与突破史。
小说写的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在不惑之年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去巴黎画画。种种遭遇之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的灵感如泉喷涌,直到得了麻风病依然作画不止。在他去世多年后人们才意识到,那个世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贫困潦倒的流浪汉原来是个世所罕见的艺术天才。
书的前勒口上是这样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的,可是只有读完作品,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一个原本刻板无趣的人突然改变原来舒适的生活,去追求他内心原始的那种创作冲动时,怎样活成了一个有灵魂的绘画天才的过程。
斯特里克兰德四十岁的时候,内心那种创作的欲望攫住了他的整个灵魂,于是他抛妻弃子,只身前往巴黎,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从此贫困潦倒,成了生活中的流浪汉,尊严全无,但是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画画重要。从他抛妻弃子那一刻开始,他只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创作欲望而活,他所做所经历的一切,都只为自己心中那个创作欲望。他是自私的,极度的自私,自私的背后仍然只是创作。他有不同别的画家的想法,他的画风还不能被绝大多数人所理解,但他不管,他就是要画。带着内心那种顽强不屈的狂热,不需要被世俗理解,他就是要创作。他的灵魂是孤独的,一颗孤独的灵魂需要遗世独立,最终,他内心狂野的呼唤显现出来,给了他的灵魂最终的安宁与安息——在去世之前,他终于画出了他要画的东西。终于明晰了他想表达的,终于表达出了他想表达的,足以,不需要展示给谁看,也不需要有益于谁。最终,他的最伟大画作——那整个屋子的壁画被他的遗嘱付之一炬。就是这样,创作也只是为了自己,让把他从文明生活带到原始山林的那颗灵魂安宁。
斯特里克兰德被后人称作天才画家,是因为他开创了新的画风。一个新事物要出现,开始时是很难有人注意到的,除了那个老是被人讽笑但又善良到被人看作傻的平庸画家。
一个伟大的创作灵魂,伴随着一个让人讨厌的肉身凡体,这个肉身凡体,不善言辞,毫无情商,不近无情,自私古怪,无视世俗,离群索居,而这一切只为想创作,怕打扰。
“月亮与六便士”,这是毛姆就远大理想和追逐小利的一种概括,有的人只为远大理想而活,有的人徒有理想,却被眼前小利所羁绊。而我们现在对这两者往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或者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要脚踏实地”,不过故事的主人公要是真的像我们所谓的“脚踏实地”,他是无法成为一个天才的。他为了心中的梦想已经不顾一切了。
读着它,想到一些了不起的人物的故事。我想,真正被称为“艺术家”的人,之所以性格不同与他人,看来都是与创作特点有关。
读这本书,心情似从一片迷茫般的湖水到波涛汹涌的浪涛,其中曲折迂回,很难平静。很喜欢这本书的故事。也只能是喜欢。
毛姆在叙述过程中,似乎总是说自己笔力笨拙,表达不好要表达的,但是恰恰就是在这种叙述中,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每幅画,不知不觉地充分展现出来,读完,仍觉得他文笔并没多好,可是故事已经非常动人心弦。
很喜欢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