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提问 读后感

学会提问 读后感

作者: 圈圈_d73a | 来源:发表于2018-09-12 22:22 被阅读0次

        本书在前言就提出了其目的在于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应人云亦云、一股脑的接受他人思想,而是对此提一些较有力度的问题,对自己的经历做价值评判。而一切合理结论的出发点必然是以批判性思维为起点的。而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在于: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意识。

        大多数人目前都是海绵式的思维方式,而更多地是提倡在海绵式思维吸收了足够多的知识后,需要淘金式思维方式与之互补,淘金式思维方式则应当在自己的脑海里存一份淘金清单。人类行为较之科学来说,是难以找出正确猜测的,我们在承认自己的结论建立在或然性的基础之上,就也要对想试图说服我们改变观点的人给予更大的包容。

        并不是所有事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在运用前,首先应评估这个问题关自己什么事,其次要亲自实践、思考,并要勤于练习,在提问前,必须明白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够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中有无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无替代原因,数据有无欺骗性,是否有重要信息被忽略,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应该要有自主性(主动形成自己的结论,寻找、聆听不属于自己的观点)、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的价值观,而不是让人误以为自己是故意找茬。

        在写作前,先将论题的范围缩小,写作时应当准确无误的表达出自己的结论和理由,帮助读者确定自己的理由,可以给予暗示或是提供提纲。有理有据做事时要信心百倍,下结论时不可犹豫,但一定要留有余地,三思而行,也不要随意更改自己的结论,除非遇到更强有力的分析推理,遇到了就一定要更改,即使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想要探究潜在的理由,需要我们找到涵盖论题的主要刊物,找寻结论时,应当先问问何为论题,指示词是什么或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比如首段尾段;找到论题后,寻找结论并做标记,然后问一下“为什么”,再寻找理由,结论和理由要分开,只有当自己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在评价别人结论前,应当准确辨认关键词的确切含义,避免与作者的理解有歧义,而寻找关键词时可以在论题、理由和结论、抽象的词或者反串中寻找。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全面理解一个论证时,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没有明确说出、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于证明其表面的假设,这可能会有一定的欺骗性。我们应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来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而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相当于近义词使用。找出价值观假设的线索可以通过对方的背景、可能发生的结果、寻找其他类似的社会争论。

推理谬误 是作者为了说服你接受一个结论而可能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这些骗术手段通常包括: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或者不正确假设的推理、通过时信息看起来与结论相关而实际上不相关来转移视线、需要使用已经被证实为真的结论来为结论提供支持。通过自我提问的方法来发现推理谬误,将评价假设作为出发点,可以通过以下的思维步骤:确认结论和理由,牢记结论并考虑可能与之相关的理由,并与之相比较,判断理由是否阐明了一个确切的,具体的优势或不足,问自己:如果理由是真,那么,要相信什么才能在逻辑上支持结论呢?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实的呢?这些假设有意义吗?通过能够引起强烈情感的短语来检查从相关理由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而常见的推理谬误有:

人身攻击、谬误滑坡、妄求完美(错误地假设)、移花接木谬误、诉诸公众、诉诸权威、稻草人、虚假的两难困境、一厢情愿、命题解释、晕轮效应、偷梁换柱、窃取论点等。

同时我们应考虑到证据的可信度。事实性声明:以结论,原因,或假设等形式出现的事实,即关于“世界现在是什么样的,以前是什么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证据有直觉、个人经验,证人的证词,专家的意见

概括草率谬误:仅仅根据群体中的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

对于个人观察,科学研究,案例,类比等我们应质疑其可信度。

个人观察是一种有价值的证据,但是同时也会受到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轻信单个人或几个人的观察。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出大量的问题来验证才能得到确定。但是由于科学方法强调可实验性、控制和语言精确,在操作恰当的情况之下,科学研究是最可信的证据来源之一。案例:通过对一个,或者几个特殊的个体或事件以观察或访谈资料为基础,并且研究的深度,完整性,和合理性大相近庭的描述。

传达信息的人通常将他们熟悉的东西与相对不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依靠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证明某个结论。

干扰性原因是一个看似合理,与作者的解释不同,但是能说明一个已知的结果如何发生的解释。当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作者或者演说者对某件事情的因果解释的证据的时候你就需要需找干扰性原因。当我们寻找干扰性原因的时候,应当避开作者的解释,看看能否构建自己的理论。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a,我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释这个证据吗?

b,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原因会导致这个行为或这些结果?

c,如果我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会找到什么重要的原因呢?

被遗漏的信息是指:那些决定你是否被演讲者或者作者的论证影响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形成推理的信息。不完整的推理是确实存在的,其原因有如下几点: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有限的主义范围,人们所具备的知识有限,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我们应对此类遗漏的信息提问。

对于结论:一组理由不可能只支持一个结论,在评价了一组理由之后,我们必须要 决定在这个争议性问题中那个结论与理由的一 致性是最高的。为了避免在寻找最合理的结论中的二元思维,我们应该使用何时,何地,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来为论点提供其他的上下 文线索。关于结论的其他解释:将”我们应该Y做吗?转变成:”Y是合理的吗?我们应认识到多种观点的释放性作用。

学会提问是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必须学会的,自己应该学会吸收经验,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 八月读书《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读后感 潘石屹曾说: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启发人的智慧。《学会提问》英文原版的书名为“ask...

  • 《学会提问》读后感

    刻意练习计划之“遇见...”89/300,《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这本书,一共12章内容,前面每天看一...

  • 《学会提问》读后感

    听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讲的是如何问问题吗?一般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书名就代表一本书的走向,以这种片面的思...

  • 《学会提问》读后感

    拿到学会提问这本书,被它简洁的封面吸引迫不及待的打开去看,但当我看到内容的时候惊呆了,这真的是一本纯理论性的书...

  • 《学会提问》读后感

    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里面充斥大量的案例和 练习,更像一本教科书。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会...

  • 学会提问 读后感

    本书在前言就提出了其目的在于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应人云亦云、一股脑的接受他人思想,...

  • 《学会提问》读后感

    最近看了美国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著的《学会提问》一书,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工具书,让我们用怀疑一切的精神对待我...

  • 《学会提问》读后感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搅乱着我们的思绪,以致于我们很难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富有价...

  • 《学会提问》读后感

    暑假阅读的第二本书就是《学会提问》。这本书主要教我们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

  • 《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这本书从6.25来宁德的路上就开始看,断断续续已经看了一个多月,今天是星期六,在经过一番犹豫最终决定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提问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qi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