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习录》【117】

王阳明《传习录》【117】

作者: 郁萍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08:15 被阅读0次

2017-03-26 华杉

存养精神。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要省着点用。止定静安虑得,能静下来,才能有所得。曾国藩告诫曾国荃要“少举事”,也是要他存养精神。

【来书云:前日精一之论,即作圣之功否?

“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精则精,精则明,精则一,精则神,精则诚,一则精,一则明,一则神,一则诚,原非有二事也。但后世儒者之说与养生之说各滞于一偏,是以不相为用。前日“精一”之论,虽为原静爱养精神而发,然而作圣之功,实亦不外是矣。】

这是讨论“惟精惟一”。《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人心是危险的,总是有欲望,所以不能居于中道,就是有偏颇。要注意自己人心之危,管住自己。道心惟微,道心,是天道,天道是非常微妙的,不好把握。把握不了自己那危险的心,更把握不了天道。天道之心是什么心呢?《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心就是天性,用王阳明的说法,就是良知,是天命于人的本心,还没有被人欲所掺杂,这是很微妙,也可以说很微弱。欲念一来,道心就变成了人心,就有危险了。

怎么办呢?惟精惟一,要精纯,精确的把握,100%纯正不二,不偏离道心,允执厥中,执守中道。什么叫中,《中庸》说是不偏之谓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一点毛病都没有。中庸,不是差不多就行,是分毫不差!所以孔子才说“中庸不可能也。”只可无限接近,不可能达到,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陆原静来信问:“前些日子先生说到的精一,是不是就是做圣人的功夫呢?”

王阳明回信说:

惟精惟一的精,是就理而言;精神的精,是精气神,就气而言。理,是气的条理;气,是理的运用。没有条理,就没有运用;没有运用呢,也无法看到条理。做到了精纯,就有了精气,就能澄明,就能一心不二,就有神妙,至诚如神;做到了一心不二呢,就能精纯,有精气,就能澄明,就有神妙,至诚如神。所以,精就是一,一就是精,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只是后世儒者的学说,和道家的养生学说,各执一偏,无法相互促进。前些日子我说的敬意之论,虽然是针对你喜欢存养自己的精神而发的。但是做圣人的功夫,也不过如此。

精就是一,一就是精。前面陆澄问过:“‘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

这一段王阳明和陆原静的通信,从字面上看,大概是他之前针对陆原静喜欢存养自己的精神而言。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存养精神的精,不是惟精惟一的精。

不过,存养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很有针对性。今天的社会,信息量太大,机会太多,多数人都习惯于把自己排得太满,唯恐错过了什么。实际上,只有尽量多静下来,向自己的内心求,才能进步。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要省着点用。止定静安虑得,能静下来,才能有所得。曾国藩告诫曾国荃要“少举事”,也是要他存养精神。

相关文章

  • 王阳明《传习录》【117】

    2017-03-26 华杉 存养精神。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要省着点用。止定静安虑得,能静下来,才能有所得。曾国藩...

  • 传习录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品读“心学”第一书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

  • 传习录 1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辑录,通过记录王阳明与弟子之间日常的交流来呈现王阳明的思想与智慧。 初读《传习录》从前言开始...

  • 《传习录》为什么读不懂

    《传习录》是什么? 《传习录》是王阳明弟子整理的,收录了王阳明金句,以及王阳明讲学过程中,和众多弟子的对话、往来书...

  •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感觉博大精深,既有《论语》的主要内容,又有很大的飞跃...

  •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白话《传习录》(15)十六 传习录十六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立志的方法。 王阳明说:长期,专心存养天理(格物),就是立...

  • 每日一练

    临贴《王阳明传习录精选,田英章》

  • 每日一练

    临贴《王阳明传习录精选,田英章》

  • 每日一练,

    临贴《王阳明传习录精选,田英章》

  • 每日一练

    临贴《王阳明传习录精选,田英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1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bhottx.html